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不要做空、不要用槓桿(margin)、不要做你不懂的東西,

 https://news.futunn.com/market/133095?src=3

眾所周知,段永平從巴菲特得到了一個「三不」清單:不要做空、不要用槓桿(margin)、不要做你不懂的東西。很多投資者都聽了都點頭稱是,但回頭就會對此進行改良,常見的一種反應是「對對對,所以要慎用槓桿」——天,人家叫你不要亂穿馬路,你卻理解成成要慎闖紅燈?

(本文所指槓桿是以margin為典型,主要有兩個屬性:1、槓桿有資金成本;2、有強制還款條款(如強平),或基於淨資產或取決於時間。各種文學化、修辭化的「槓桿」不討論。)

以下我會認真地嘮叨,為什麼你不應該上槓杆。

1、在數學上這就是個麻煩的遊戲:越漲槓桿越低,越跌槓桿越高

以下是數學模擬:

1、假設你有100萬本金、融資100萬,資產合計200萬元,滿倉滿融一隻股票,此時本金:融資的比例是1:1。

2、如果你投資決策正確,該股票翻倍,賬户資產變為400萬元,本金:融資的規模是300萬:100萬——此時,本金對融資的比例從1:1變為3:1,槓桿對於賬户的「加速」作用明顯削弱。

3、如果你投資決策失敗,該股票跌了25%,賬户資產變為150萬元,本金:融資的規模是50萬:100萬(融資規模是不會變的)——此時本金對融資的比例從1:1變為1:2,槓桿對於賬户的「加速」作用明顯加強,再來一次跌停的傷害加大。

在上述數學模擬中,出現了「越漲槓桿越低、越跌槓桿越高」的奇特現象,反映在交易實操中,就是投資者會感覺怎麼漲的時候沒那麼快,跌的時候突然快得飛起(黑人問號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畫個曲線圖看看。

如果細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解釋:

1、借錢來的錢是要還的,且融資金額固定,不會跟隨你的淨資產規模而改變,但是你的淨資產是會波動的;

2、理論上,你可以根據最新淨資產上調下調槓桿規模,而且0滯後,但在現實操作中這是不可能的,券商風控不會讓你這麼幹,你也不可能0延遲地調整倉位;

3、考慮到要融資利息是固定,這會讓情況變得更糟。

因此,從數學上來看,槓桿遊戲天然就將投資者放在概率的劣勢位置。

2、槓桿只會放大波動,不會增加勝率

為什麼大家那麼熱愛上槓杆?因為感覺用槓桿更容易賺錢,但我們要承認事實:槓桿是不會增加勝率的,只會放大波動。你説的上融資容易賺錢,是隻看向上波動。

什麼叫放大波動?就是放大了向上的波動,也放大了向下的波動。

但注意,向上波動與向下波動的意義是不對等的。當你引入融資倉位後,往下是有一條死亡線的,一旦觸及馬上宣告game over,即會被強平出局;但往上呢?並沒有一條線叫勝利線,宣告你遊戲獲勝、不用再玩了。

往上,沒有終點線宣告你永久獲勝;往下,卻有一條線宣告你永久出局。放大波動後,這一不對等的概率劣勢變得更加糟糕,槓桿越大越糟糕。

3、槓桿引入了「出局」風險

投資者可以承擔各種風險,但唯獨有一種風險是不能承擔的——出局。

複利曲線決定了,不管你前面賺了多少,打出多少個全壘打,一次跌50%就是沒一半,一次跌100%就是沒全部。也許你很有錢,可以承擔N次1000萬元的損失,但沒有人可以有錢到承受一次100%的損失。

這個數學計算不會考慮你的過往業績、投資年限,對所有人都公平。用芒格的話來説,就是一個不論多大的數字,乘以0都只能是0。

當投資者主動使用槓桿且沉迷其中後,你的投資組合就引入了這種「出局」風險,不管這個概率你覺得有多小,總之這個風險誕生了。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曾以為很低的風險可能被低估了,因為風險是很難預測的。

我知道有個投資者買樂視網賺了幾個千萬元,滿以為可以財富自由了,但在一次強平後一切打回原樣——相信我,那是很痛苦的。如果那你還覺得這個風險不大,不妨找經歷過2015強平潮的人聊聊,你絕對不會想體驗一次。

霍華德馬克斯有句話説得很精闢,「使用槓桿不會使投資變得更好,也不會提高獲利概率。它只是把可能實現的收益或損失擴大化。這個方法還引入了全盤覆滅的風險」。

我也很欣賞帕伯萊的一個觀點,如果你勝率夠高,找到了優秀的企業、有價值股票,哪怕不用槓桿,長期來看你也會賺很多錢。但如果你勝率不高,做錯了決策,槓桿會讓你死得更快。

噢,人生本來夠艱難的了,何必還要面對這種痛苦。

4、槓桿是會上癮的

煙民越抽越多,酒鬼越喝越大,賭徒越賭越兇。槓桿是具有上癮性的,一旦你習慣了槓桿放大數倍的漲落,很可能會對平常的波動沒有感覺,畢竟一個漲停也不過是10%。

關於槓桿,我聽一個老股民説過三句讓我不寒而慄的話。

一個是在2015年我勸他卸下槓桿,不要承擔過多風險,他回覆我,「不能還融資,還了就借不回來了」;

一個是股災後建議他不要再用槓桿了,他回覆我,不行,不用槓桿賺錢太慢了;

一個是最近我嘮叨他不要用融資了利息很重,他説不會啊,券商融資利率看起來不高啊。

(這裏又要引用霍華德的觀點:「(8%~11%)很少有人意識到,穩定獲取這一水平的收益是一個多麼非凡的成就——簡直好到不像是真的」——然而,券商卻可以穩定地你從這裏收走8%的收益,只要你一直在用槓桿)

這三句話反應了很多問題,但在心態上就是對槓桿的高度依賴、成癮,也許有些投資者覺得我小小地上點槓桿沒問題,但我記得很多賭徒一開始也是這麼説的。

沒事別挑戰自己。

5、你會混淆押注公司與押注市場

我最近寫了福耀玻璃的分析,有個網友留言説看完很有信心想融資去幹,我對此表示反對。因為當你融資買入一個股票後,你就不再是押注公司,更多是在押注市場:你是在賭,在你預計的時間內股價不會出現超預期下跌。

一個公司好不好、有沒前途,這是有科學的方法可以分析和討論的,也是可證偽可證真的,但一隻股票的股價是否會出現超預期的大跌,這大概是沒有辦法篤定的,且無疑偏離了價值投資的思考範疇。

如果我們要強行將兩者結合,那無疑我們是在玩一個更高高難度的遊戲:你既要押注自己看公司的眼光,還要寄望於股價短期內不要劇烈向下波動——假如短期股價運動真的是可預測的話。

公司業績不好,也許你還可以罵罵曹德旺;股價大跌導致強平,大概就跟曹德旺沒什麼關係了。

6、槓桿等同放棄安全邊際

讓我們來嚴肅思考一下這兩年很流行的股市諺語:「一年三倍比比皆是」「三年一倍絕無僅有」。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矛盾現象?如果一年三倍是成立的,那三年就應該有27倍,就算沒有27倍,也應該有個3~6倍吧?

事實卻是大部分投資者在拉長時間後,投資收益率卻更低,連三年一倍都沒有,又或許三年保本也沒有。

這就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大部分投資者都賺過,而且賺過很多,但又虧回去了。我遇到過一些20年+的老股民,説起自己賺錢的股票都如數家珍,但不能算總賬,一算就是虧錢虧青春。

如果是這樣的話,你抓過什麼妖股、在哪個牛股上賺過N倍,又有什麼意義?我們追求的是長期令人滿意的回報,而不是「曾經」、「想當年」或「差一點」。複利曲線的非線性特徵決定了,如果將長期收益算年化,讓你收益被拖低的不是因為時間,而是你做了一些失敗的案例。

這充分説明,投資者一定會犯錯,而且決定你收益水平的,是你犯錯時的表現。安全邊際的了不起之處就在這裏,它要求投資者預先設定自己是可能會犯錯的,提前給出容錯空間,爭取在錯了以後也能夠全身而退。

霍華德馬克斯很好地説明了這個問題:「貫穿長期投資成功之路的,是風險控制而不是冒進。在整個投資生涯中,大多數投資者取得的結果將更多地取決於致敗投資的數量及程度,而不是制勝投資的偉大。良好的風險控制是優秀投資者的標誌。」

然而,引入槓桿的麻煩就在這裏,即便你預留了30%的安全邊際,一旦一倍槓桿上去了,就等同於放棄了任何安全邊際的保護,一旦你錯了,就不要指望有任何估值優勢可以救你。

我覺得,帕伯萊的憨奪型投資者是安全邊際的很好註解——正面我贏,反面我虧不多。

但是,一旦引入槓桿後,投資遊戲就變成了:正面我賺多100%,反面我虧100%——只是,此100%跟彼100%,於你的意義截然不同。

7、槓桿會讓你更關注股價

(字面意思,不展開)

8、槓桿會讓你更容易放棄長期思維

(字面意思,不展開)

文章寫完後,我發現一個有趣的事情:勸告別人「不要亂穿馬路」跟勸告別人「」不要上槓槓」是很相似的——同樣的嘮叨,同樣的老生常談,同樣的討人厭。

還有很多一些有趣的相似點。

譬如説在動機上。為什麼人會亂穿馬路?因為沒耐心等紅綠燈、走斑馬線,想快點過馬路。為什麼投資者會想要上槓杆?因為嫌賺錢不夠快,想快點財務自由。

又譬如説,這兩個行為看起來都是挺安全的,因為每年都有很多人亂穿馬路卻沒事,也有很多人使用槓桿卻沒事。那為什麼老奶奶還要嘮叨你不要做?因為一旦出事幾乎沒有人可以承受後果。

最後一個共同點是,不管老奶奶怎麼唸叨不要亂穿馬路,還是會有精神小夥表示自己身輕如燕、健步如飛,可以靈活地躲開車流快速過馬路,紅綠燈斑馬線都是留給小學生的。

同樣地,不管巴菲特如何明確説不要用上不要用margin(這幾乎是巴菲特語錄中最沒有歧義的話了),還是會有巴菲特的信徒表示我能我可以,成熟專業的投資者能夠駕馭槓桿,0槓桿是説給新手和書呆子聽的。

編輯/emily

免責聲明:本頁的繁體中文版由軟件翻譯,富途對翻譯信息的準確性或可靠性所造成的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准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