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電商及新經濟股短期利空,長期卻利多,以致一眾相關股票屢創新高,港股內美團(SEHK:3690)升足 100港元,騰訊(SEHK:700)亦試闖 500港元大關;美股的拼多多(NASDAQ: PDD)年內股價翻倍,京東(NASDAQ: JD)亦有約六成升幅。
唯獨阿里巴巴(NYSE: BABA)(SEHK:9988)似乎被市場冷落了,美股股價主要在 210-220美元區間徘徊,港股股價在 220以上亦站不了一兩天。阿里巴巴是落後了,還是價值真的有所不及?
1. 交易層面的負壓
股價升跌的邏輯並不脫離供需法則,供不應求就會漲,供過於求就下挫。而今年就先後有兩件大事件,令阿里巴巴的股票傾向供過於求。
第一就是軟銀在 3月宣布要出售 419億美元資產,當中包括 120-150億美元價值的阿里巴巴股票。據了解,這些股本真正在市場流通的只有約 17.6億美元,而且此次出售只是軟銀自身的現金流問題,對阿里而言純粹是池魚之殃,但多出了一個大賣家,對阿里短期股價走勢始終構成壓力。
第二就是美國養老基金對中概股的限制,令機構流入中概股的資金大減,這亦加速了中概股的回流。雖然這政策並非針對阿里巴巴,但槍打出頭鳥,在美股中,機構持股阿里的比重甚高。約有逾六成流通股被機構持有,相比之下拼多多只有約三成,所以這政策對阿里的影響要來得更大更重。
2. 市場競爭激烈 阿里競爭力顯得弱勢
電商市場雖然有望長期增長,但競爭選手眾多,而且阿里弊在體積大,跑得較慢,相比之下拼多多、京東等企業的增長要猛烈得多,而且有侵吞阿里原有市場的勢頭。
以成交總額計,過去兩年阿里的的市場份額有所下降,由 2018年Q1的 73%跌至 2019年Q4的 66%;反觀拼多多同期則由 4%大升至 12%。今年首季,阿里淘系電商環比新增活躍買家約 1500萬,京多則增長 2500萬,拼多多更猛大增了 4300萬。
雖然騰訊都有體積龐大的問題,但其戰略投資的模式所需資金比例和成本較低,而且投資的企業普遍增長性強且有望盈利階段可期。相比之下,阿里有很多投資業務都處於虧損狀態,如餓了麼、菜鳥、Lazada、阿里雲、大文娛、創新業務等合共虧損逾百億元(人民幣・下同)。
阿里的業務呈現著四面楚歌的狀態,部署的賽道競爭激烈,且又不佔明顯競爭優勢。如外賣市場上,美團外賣的市佔率持續走高,由 2018年Q1的 54%升至 2019年Q4的 65.1%;餓了麼的市佔率則由 35%跌至 27.4%。
3. 市場難再給予阿里高估值
| 現價市盈率(倍) | 預測市盈率(倍) |
阿里巴巴 | 28.5 | 24 |
騰訊 | 44.5 | 33.61 |
美團點評 | 411.2 | 118.54 |
以上三家企業同時港股科技板塊中「電子商貿及互聯網服務」類的企業,但估值卻差天共地,原因也不複雜,美團還是在成長初期的企業,而阿里巴巴及騰訊已是成熟階段。
成熟型企業的估值跟過往業績增長往往高度貼近,除非有一些激發業績增長提速的因素,但到阿里及騰訊市值 4.6萬億港元規模的巨無霸而言甚難。正如騰訊,2009至2019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 40.67%,盈利年複合增長 33.59%,其市盈率基本上也是在 30至50倍之間游走。
阿里巴巴 2017至2019年營收年複合增長率 33.96%,盈利年複合增長 35.97%。雖然跟現時不足 30倍的市盈率還有些距離,但阿里目前在處身賽道上表現弱勢,市場對其估值都偏向更保守。
當然,阿里的估值亦非全然無提高的機會。暫時看來很大程度上視乎集團的雲計算業務能否保持高增速。但在現階段看來,與其選擇阿里追落後,不如投資業績增長更明確的騰訊,抑或候低買入成長性高的美團,阿里還是等待更明確的發展前景再作考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