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周一。老畢近日反覆思量,美股若像一些人(尤其媒體)所指般已成為賭場,誰才是真正的大贏家?證諸主要券商和交易所的股價表現,華爾街這個天下第一莊毫無王者風範,大贏家自然輪不到它。
在鐘擺的另一端,亂炒一通的少壯派「戰狼」有勇無謀,破產股都當寶,若非美國證監眼見不妙介入調查,迫使租車巨企赫茲(Hertz)煞停發新股救命,班年輕散兵畀人搵老襯仲要連聲thank you。Day trade好彩加餐餸,運滯捱麵包,「業績」如此波動,拉勻唔使輸已得感謝主。
胡亂類比偷換概念
有人說,大贏家是指數基金或相關ETF等被動式投資。聽落有幾分道理,但必須搞清楚,着眼點到底落在瘟疫肆虐下的市場異象,抑或持續以十年計的投資市場大趨勢(主動之失造就被動之得)?若是後者,passive investing確是如假包換的大贏家,惟若是前者,恐怕就有點胡亂類比偷換概念了。
在老畢看來,媒體才是大贏家。今時今日資訊之多,海量不足以形容,要吸眼球搶收視,最有效的途徑莫過於標題有咁誇得咁誇,唱好唱淡不打緊,引到人睇足矣。沿此路進,穩坐牛市寶座的非股非債更非金,而是百花齊放一時一樣的「意見市場」(a market of different and shifting opinions)。媒體若非最大贏家,誰是?
在疫患改變一切的今天,列出十個利淡因素比找到一個能夠說服所有人的利好因素容易得多,這正是疫前高位在望,何以還有那麼多人堅持美股升市不外熊市反彈的原因。
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看,我會說所謂熊市反彈,不過是無貨在手者對牛市的控訴(a bear market rally is just a bull market in which you don't have a position),誰說市場必須少數服從多數?意見非但不重要,分分鐘害你多過幫你,但常言道得好,聽其言不如觀其行,作為一個判斷投資者情緒的指標,針對講與做之間是否存在不協調,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大派用場。
聽其言不如觀其行
美銀每月發表一次的環球基金經理調查顯示,認為股市估值過高(overvalued)的受訪者比率高達78%,創該項調查1998年面世以來的新高。此外,逾半基金經理依然相信近月升市只屬熊市反彈,即否定新的牛市已經誕生。
單聽其言,芬佬看淡態度未改,但若觀其行,這些專業投資者已有按奈不住之象,證諸本月調查,環球基金經理持有的現金大減,從上月佔管理資產5.7%降至4.7%,為2009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
現金比率4.7%雖比5月低了一整個百分點,但大概只處於十年均值,意味可以投入市場的「彈藥」不缺。就如美銀於總結調查結果時所言,基金經理最悲觀的時刻(peak pessimism)也許已過,但對股市前景患得患失,離極度樂觀遠甚。從這點着眼,環球基金經理整體上未算悲觀轉樂觀,惟形勢比人強,愈來愈多real money已承受不起呆等的代價。
輸人唔輸陣
無人能預知未來,分析人性幾時都準過評估市場去向。這裏不妨再提Oaktree Capital創辦人馬克斯(Howard Marks),最新備忘錄討論核心雖由主觀的美股「應不應升」變成中性的「為何上升」,惟每提到聯儲局的救市措施,總是左一句喪屍企業(zombie companies),右一句「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且不止一次把泰珀(David Tepper)、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等升市中跑輸的金融大鱷拖落水,以證與自己觀點接近的「智者」大有人在,當真輸人唔輸陣。
馬克斯到底真的那麼清高,抑或恨透聯儲局阻止企業破產,令他無法在「垃圾堆」中尋寶?從人性出發,老畢寧信後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