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一家公司為例,假設股價原為50元,而公司公布今年環境將相當嚴峻,原本預期每股盈利5元,現在只能改為3元。消息令股價應聲下挫至40元。我們對這段情節,多會感到合情合理。
然而一段時間後,公司公布業績,指成績好過預期的3元,實際為3.25元,這時股價可能由40元飛升到70元。這部分就令我們大惑不解:明明3.25元是大幅差過最原本的5元預期,何解能不跌反升?
Brown解釋這是我們應付日常生活的線性思維,令我們誤會市場的想法。我們習慣一因一果的推論,例如某人踩落水氹,所以弄濕了鞋;某人早起1小時,就能準時上班等等。但市場(參與者)的想法不同,他們並不在乎實際的因果、好壞,而是聚焦於比預期好還是比預期差。
所以在上面的例子中,3.25元數字上比5元差很多,卻無礙股價上升至比以往更高水平,因為市場最新的定錨,是已調低的「3元」這個數字,而不是最初的「5元」。3.25元超出了3元這個新預期,已乎合買家所需的一切。
Brown自言他也曾認為,短線走勢應該要「合理」才是,花了很長時間才接受不能強加自己的想法在市場上。只要市場認為情況優於預期、沒有早前想像般差,例如部分公司在危機中表現比預期好、經濟重啟時間比預期早,又或重啟地區消費者比預期「疏爽」,已足夠推動價格。這卻不代表公司實際業績、經濟數據、消費者狀況極佳。只要不混淆兩者,可以大幅減低操作時感到的糾結。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