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5日 星期一

蔡金強:把握住中國版Nasdaq




【明報專訊】上星期六,是香港海洋公園重開的第一天,前一陣子要不是香港政府注入50多億元,這家伴着港人成長的樂園可能已經倒閉,以前的海洋公園多風光,尤其是海豚表演,更是很多人兒時最期待的節目。除了海洋公園,國泰航空(0293)命運也類似,不是政府注資300億元,估計也行將就木,這種黯然神傷的例子太多了,東亞銀行(0023)、思捷(0330)、堡獅龍(0592……。過去5年,香港真是霉過梅菜,the city is dying,加上去年開埠以來最恐怖的黑暴和今年的新冠疫情,香港人的沮喪應該爆燈。




香港會徹底完蛋嗎?香港經濟結構上乏善可陳,地產金融絕對壟斷。中美大衝突,香港更從以前中西方連接的橋樑變成中西方對決的前沿陣地,太不幸了。很多人擔心中美的衝突會成為摧毁香港的最後一擊。可小金人卻不以為然,事實上反而是中西方陷入現在的衝突,香港的價值更為突顯,地位和定位反而有所提高。前幾年,中國發展蒸蒸日上,中西方交往日益緊密,尤其是上海、杭州、深圳這些城市。說實話,當時香港地位有點尷尬,事實上已無啥功能可言,就算金融,如果人民幣510年後自由兌換,香港也是淪為一個二線或者區域金融中心了。可命運這東西就是這樣,在中國順風順水之際,美國上下一心視中國為假想敵,全面圍堵,全面敵對,中美進入類似「新冷戰」模式。這種情况下,事過境遷,人民幣自由兌換,開放資本帳戶等,你還敢想像嗎?負責任的說,10年內無任何希望。除非中美大和解,你覺得可能嗎?那這種情况下,香港的機會事實上又來了。
中西方關係轉差 更突顯港地位

有人說,不是dying嗎?尤其現在「港區國安法」和美國制裁下,香港已經山窮水盡疑無路,如何能「柳暗花明又一村」?錢不是正在調離香港?人不是正在離開香港嗎?當然離開是有的,可大家看看香港銀行存款總額,不還是接近13萬億港元,人嘛?素來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夤夜趕科場。短期經濟也好,社會也好,香港肯定還在尋底過程,可小金人覺得沒必要那麼悲觀。

不少人很擔心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尤其是美國的潛在惡搞香港。當然,國安法下,西方地上撿到槍,肯定是會對香港有所行動的,可真的就是「有所」而已,當然他們可以玉石俱焚,可你以為他們有病嗎?不可否認,事件後,香港的世界地位會降低,可大家必須明白一件事「香港的金融服務主體是誰?」這個問題,大家如果很現實的去分析,你就會發現香港的所謂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就是因為他服務中國,是中國和西方金融互動的窗口。香港事實上並沒有那麼「世界」,大家環顧香港周邊,真正需要香港去進行金融服務的國家有誰?東北亞的日本/韓國有東京,東南亞有新加坡,澳洲/新西蘭有悉尼,南亞有孟買,飛機航程8小時內就中國真正需要香港,就連台灣(用東京),朝鮮(用澳門),蒙古(有啥金融?)都素來不依賴香港。那也就是很簡單,如果中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依然,如果香港仍然是中國金融跟世界互動的窗口,那無論外資喜不喜歡,香港地位仍在。難道外國公司會因為國安法而從香港搬到上海深圳嗎?當然有些會搬到新加坡,可事實上能搬的都差不多了。中美大對決下,香港對中國的地位會更明顯,這也是中央為啥要出頭國安法的原因之一。而國安法出頭後,香港才有望穩定下來,姑不論你喜不喜歡它。

如上文所說,中美對決下,香港的地位反而會更突顯。大家看看,中概股的回歸不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去年阿里巴巴(9988)已經打響頭炮,今年更是長長的回歸隊伍。美國可能對中概股下手,搞得他們不能不防,香港肯定是最方便,最適合的二次上市地點。上周,網易(9999)也正式登陸香港,本周是京東(9618),後面還有拼多多、新東方、好未來、騰訊音樂……這些都是千億級別市值的新經濟公司,而且成交量巨大。對於港股的深度有極深遠的意義。以阿里巴巴為例,其上市當日在港融資額僅佔港股總市值的0.3%,但其交易量在最近90天內卻佔港股市場總交易量的3%4%之多。受惠於恒生指數的優化、港交所上市新規以及愈來愈多新經濟公司在港上市,新經濟公司在香港市場的市值佔比在過去兩年內已經由25%上升至30%;預計這一比例有望在未來5年間進一步上升到40%,並進一步推高港股的增長潛力與估值水平、提升港股的交易量與多樣性。

中概股回歸香港,對香港的意義極為深遠,這也是為啥小金人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原因。這不光是對港股,甚至對香港未來的經濟結構和重新煥發生命力有重大意義。中概股回歸將為港股帶來大量優質標的,從而為港股通提供更為全面、更為新穎、更為科學的分佈,進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入場。

事實上,香港的金融市場在這幾年,陷入一種困境,就是香港上市的公司整體缺乏活力,舊經濟比重太高。恒指和國指都不能代表香港股市,香港股市淪為單打獨鬥格局。恒指作為最古老的指數,金融股和地產股加起來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這兩者不論在哪個市場都是處於典型的低估值狀態,從發展趨勢來看,相較於如今火熱的科技股,這兩者更等同於陳年老窖,儘管體量大,但市場興趣很低。

從當下來看,目前港股市場的市值前五名分別是騰訊(0700)、建行(0939)、中移動(0941)、匯控(0005)、友邦(1299),顯然,除了騰訊是科技股、其餘四家均屬於金融股和公用股,大家興趣缺乏。想要靠它們來實現恒指的春天,顯然不是一件可能的事情。近兩年,港股幸在有騰訊、美團(3690)、小米(1810)、海底撈(6862),藥明(2269)等新經濟公司加入,要不你說還有誰投資港股。現今更多優質中概股回歸正使這一趨勢愈發成為現實。隨着更多中國企業回港上市,中國投資者的熱情也愈發高漲,這也就意味着能夠有更大的資金量從內地轉向香港,進而為中國內地企業實現合理市盈率打基礎。
西方反華 華人精英或湧港

針對中概股回歸和大量醫藥B股來港上市,香港事實上有希望發展成中國的「新經濟上市市場」,也就是中國版的Nasdaq 這個優勢甚至上海和深圳都沒有。大家想想,這個中國版Nasdaq成分股將包括阿里、騰訊、美團、京東、小米、拼多多等大量頂級醫藥股和消費品股。想想都興奮,以後你還投什麼恒指,投什麼國指,甚至A股,大家肯定就是以這個中國Nasdaq為主了。香港股市到時每天成交將不再是八百一千億,分分鐘三五千億。因為除了正股交易,還有大量衍生產品交易。在這點上,創立一個中國Nasdaq,港府必須有堅決的信心和廣闊的眼界,再失去這次的機會,香港將抱憾終生。小金人覺得這個中國版Nasdaq的設立對香港太重要了,還可以一併慢慢扭轉香港地產金融主導的經濟結構。港府可以「築巢引鳳」,有了這個中國版Nasdaq,港府應該二次科技興港(1997的數碼港最後下場如何大家心裏有數)。有了這個市場,香港政府可以大規模推出政策,鼓勵科技初創企業和私募基金,甚至推出極為優惠優厚條件吸引歐美的中國人回流,在西方大力排華反華的惡劣環境下,肯定有不少華人精英主動或者被動想回歸,這個時候,香港還是有些價值的,畢竟相對還是比深圳或者上海更為開放些的。而且法律環境也更符合這些海歸們的期待。居住環境是一大問題,這時候港府應該有所作為,當然,期待港府有所作為就是一個big assumption。就算引進人才,二次科技興港太一廂情願,前面提倡的中國版Nasdaq和鼓勵私募/始創公司總相對可行吧!上天往往在人最絕望時,開啟一扇窗,問題是你得把握住,這次希望香港政府和港人別又沉睡過去了。
奧陸資本總裁兼投資總監
[蔡金強 奧陸之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