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黃瑞麒: 【A股】疫情促進結構轉型


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都已見到疫情逐漸回落的趨勢。市場目前慢慢將目光集中在中國與美國的關係,擔心中美之間的信任會因疫情而進一步惡化,再加上今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也可能會影響到美國總統候選人對中國的態度。然而,筆者認為中美的緊張關係,對中國股市而言不一定是壞事。

內地股市以散戶為主導

過去兩年的中美貿易戰便是一大例子。當貿易戰最初在2018年爆發時,A股市場確然大受影響,但隨後已在2019年迅速復原。事實上,如果我們將MSCI中國指數與美國標普500指數比較,便會發覺自總統特朗普於2016年就任以來,中國股市的表現較美股更佳。

何以A股受貿易戰的打擊,並不如大家想像中嚴重?首先,是因為A股上市公司以面向本地消費者為主,並由內地散戶主導市場,較受內地政策及市場流動性的影響;相反,A股公司的總體收入中僅有10%來自海外市場,與環球經濟趨勢的敏感程度較低。

社交距離限制利好網購

無可否認,部分企業將會成為中美貿易戰下的輸家,包括一些極為依賴外國零部件或外國銷售收入的企業。但總括而言,中國企業並沒有因而變得一片蕭條,危機的來襲反而促進中國經濟轉型,迫使內地公司加強自主研發,並於內地尋找供應來源,支持中國科技及高端機械企業的前景,並為重視個股挑戰的投資者提供有趣的機遇。因此在筆者看來,任何重大的市場調整,反而是長線投資的入市好時機。

舉例說,在疫情期間,無論是網上醫療、網上購物及網上教育等都錄得可觀的增長。以往我們或會認為,喜歡網購的多數是年輕一代,但在社交距離的限制下,中國消費者愈來愈依賴這些網上服務維持日常生活。而在網上教育方面,由於學校停課,家長紛紛需要借助網上教育服務,令子女追上學習進度。

醫療企業受惠人工智能

至於醫療方面,疫情肆虐,勢必令全球各國更加重視醫療系統的資金投放,中國自然不會例外。若以人均醫療開支來看,中國的醫療開支不單大幅落後全球,也低於亞洲的同儕,未來必將努力趕上,令相關企業受惠,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醫療方案及生物科技的研發等。

筆者最近看到一個有趣的數據,就是有多達87%的中國成年人都患有近視,因此,未來中國很可能擁有全球最多的眼科護理醫院。不過,由於中國政府正着手降低醫療負擔,專門生產「仿製藥」(Generic Drugs)的藥廠,料將承受沉重的割價壓力。

總括而言,中國A股的結構性增長故事不單未有因為疫情而停止,反而進一步加速,關鍵是投資者是否懂得以主動的手法尋找增長的機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