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蔡金強 深度拆解中美關係:動盪先係常態 中國咁大份點韜光養晦

 蔡金強深度拆解中美關係:動盪先係常態 中國咁大份點韜光養晦;唔使台海大亂鬥 美國靠圍堵孤立 +重奪高端科技生產力對付中國 ;擺脫賺快錢 香港將由過度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1szRDCb228 

 

字幕

有很多人指中國不韜光養晦
你身型龐大 一米八幾
如何韜光養晦
坐最後也人人看得見
現在是人人發現你又大隻又讀書不錯
最有實力的當然想壓制你
你只能有抗擊能力
大家要提醒自己
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
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
動盪以及不穩定才是常態
最近亂局也好 爭霸也好
其實也是必然的
中國能當老二已經很幸運
現今世界就是美國揸fit
沒有甚麼公平不公平
總有人管別人 以及被管
2020年後有疫情 世界改變了
進入極不穩定的階段
會很心力交瘁
你會找到很好的公司
容易進入誤區
太由下而上看 很容易愛上那些公司
尤其在國際地緣政治下
你所謂的愛 包括公司的執行力
他們也很痛苦 改變不了
幾年前人人說ATM
後來變成ATMXJ
這些是沒意思的
馬雲內心可能比我們更痛苦
當然他較有錢
但他也可以很不開心
因為東西都不由他掌握
ATMXJ後加幾多字母也沒用
因為現在是整體環境影響經濟和股市
不是某一個人能夠決定
華為任正飛說
未來十年環境都會很差
未來兩三年要活下去
他這些一流企業家都這樣
他是中國前三位企業家
也這樣說
根本不是你可以掌握的
不是說股市債市 或其他資產沒機會
而是你還用以前下而上那套
人人都幸福慣了
我年紀一定比你們大
大家成長過程都處於幸福穩定的時期
忘記了不穩定以及動盪才是常態
看事情要由宏觀角度出發
以前我在花旗銀行或其他機構時
強調由下而上
我是由2000年左右開始就業
當時自2003年沙士後
社會開始步入穩定
以及高速的上升周期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
也進入了高速期
可以說是國運 幸福的階段
美國人則長期比較幸福
他們會習慣了
我們不同時期就會變
就有機會產生好的經濟
偉大的企業及企業家
可以下而上選公司
過去產生了馬雲 馬化騰
還有劉強東 王傳福等人
大家要提醒自己
亞洲人特別是中國人
動盪以及不穩定才是常態
現今世界就是美國揸fit
沒有甚麼公平不公平
總有人管別人 以及被管
難道中國一帆風順
可以由改革開放衝上
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豈不會太兒戲
中國開始有一個
高速發展期 穩定期
進入動盪期 整固期
關鍵就是2018年以及2020年
2018年特朗普展開貿易戰
2016年當選總統
經過一年摸索之後
2018年展開貿易戰
這是不是很突然的事情
其實不是
2018年中國GDP已經有美國三分之二
達到美國GDP六成就對付你
關係有多親近都一樣
並非只針對中國 俄羅斯
意識形態是另一個層面
打擊你的時候就更狠
不論你是神權國家
還是共產國家
而是你GDP挑戰到美國
有人說韜光養晦
中國是美國的三分之二
如何韜光養晦
牛出現在這房間
難道可以裝作看不到嗎
特朗普基本上代表了兩黨共識
很多人修飾為修昔底德陷阱
這只是名詞
總之達到其GDP六成就對付你
歷史上對付過蘇聯 日本
現在對付你根本就一模一樣
80 90年代對付日本更加兇狠 沒底線
當時美國人對日本人也是很痛恨
這是維持自己霸權的正常國策
2020年有新冠肺炎
自西班牙流感以來的大規模病毒流行
世紀疫症 加上地緣政治
中國如何掙扎 不論誰是領導人
都是阻止不了
除非你像日本當年簽訂廣場協議
自廢武功 自斷兩臂
也未必行得通
今次加上意識形態
你想投降也不行
一個動盪不安的情況下
產生貿易戰 金融戰 科技戰
地緣政治衝突 例如俄烏戰爭
是一系列的事情
大家不用覺得驚訝
一定是這樣進行
中間難有喘息空間
美國現時誰上台
不搞中國的就下台
搞得中國不夠就下台
國策是這樣
他要保護自己的霸權
做了百多年老大
不會自己退場
有人會揣測到底拜登
還是特朗普對中較強硬
其實沒有差別
只會越見強硬 即使稍有舒緩
但整體趨勢不會變化
甚麼時候才會解決
悲觀而言 就是其中一方贏了
某種形式上 即使不是熱戰
較好的就會是
世紀級的經濟危機發生
就能使兩邊反思及檢討
大家要以博奕論去看待事情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宏觀挑戰
美國面對著通脹 加息縮表的矛盾
中國則要在美國制裁下
做到科技的獨立以及再進步
以及如何破解國內房地產爆破的危機
預防不了 是要如何化解
日本比以前差了很多
日本GDP與韓國差不多
日本要保障其國債不爆
匯率與國債之間取捨
歐盟與俄羅斯絕對對立之下
做到能源自立
以及加息抗通脹
南歐債務又有機會爆破
這四五個大經濟體
都有一些明顯互相矛盾的事
一個大博奕論情況下
有四個不同難題
一廂情願的認為
阿里 京東 蘋果 Tesla很好
它們有機會跌到四腳朝天
疫情後 大家應該由更高角度
去思考問題
配合專業素養
對一些公司有把握 有信心
去做一個投資
也不是貿貿然去挑選公司
美國從來都是樞紐
最核心就是美金的全球霸權
背後有軍事霸權支撐
掌握了軍事金融實力
在尖端科技例如半導體
芯片設計 AI
其他東西大部分是外判出去
高端製造全部外判給日本 韓國以及台灣
中端以下外判給中國 東南亞
就像古羅馬帝國一樣
藩屬國各有自己一套
久而久之 日子過得太幸福了
老百姓變得沒有生產力
美國在低 中 高端的生產力
都是急速下降當中
當然衣服鞋襪她不會跟你競爭
現在想重塑在高端範疇的生產力
除了結合對華拑制外
最近簽署的晶片和科學法案
透露了背後動機
將最高端的生產力
帶回美國
就是特朗普令美國再次偉大的其中一項
雖然現時是拜登
但也不會有大分別
晶片及科學法案
是近年民主共和兩黨的唯一共識
大約是2800億美元的法案
不止芯片設計 整個生產要搬回美國
尤其是5納米及3納米
邀請也好 強迫也好
要求台積電及三星赴美設廠
那有沒有辦法中美完全全脫勾
是沒有辦法的
最尖端的科技有可能
會介乎脫勾邊緣
普通的衣服鞋襪產品
我不認為美國可以
完全跟中國脫勾
斷絕SWIFT對美國不太有利
美國慢慢看到
中國現時認為要打的都不可避免
中國現在其實不怕
已經知道美國心意已決
早打遲打分別不大
單對單較圍毆好
美國想把中國
從高端科技中孤立出去
低端的則找其他國家施壓
例如東盟 印度 土耳其
用時間使中國失血
例如地產爆破 內亂 不穩定
美國策略素來如此
與英國爭霸如是
一戰二戰如是
對俄羅斯 日本都同樣
美國不會派十隻航空母艦
到台海宣戰
炸沉兩架死傷一萬人
只會不斷壓制
當了老大百多年
有很多制訂權力
二戰對日本石油禁運
對蘇聯全面排斥
80年代日本在芯片全球稱霸
廣場協議使日圓被廢武功
更令東芝這些公司失去領先地位
90年代韓國台灣芯片
突然崛起
因為美國廢了日本武功
美國打壓你最強的發展能力
再找其他國家競爭
製造你內部混亂
日子有功 10年 20年 30年時間
根本不用打你
今次對中國一定不會
召集十隻航母台海大決鬥
聽完蔡金強詳盡分析中美關係
我們最關心的香港
佢就有此補充
香港會很呆滯
以前東西方融合
全球一體化的時候
可以左右逢源
我覺得又不必太絕望
香港近三十年的繁榮是不正常
是無人無物的小地方
之前的繁榮是過度繁榮
又不是生產力強的地方
大家要接受回歸平淡
以前小時候覺得日本國力很強
現時日本GDP還低過韓國
收入可能較香港還低
要有平常心 香港不會變得很差
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
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
即使中國再差
仍有16 17萬億美元
即120萬億人民幣
相當於日本四五倍
需要有一個窗口城市
加上現時與西方歐美關係差
香港仍有少許空間
所以要重新定位 服務中國
仍可維持到一定繁榮
但不會非常繁榮
現時非常繁榮的是新加坡
食各方茶禮
這是小城市 小經濟體的宿命
大家不用過份悲哀
那日本人豈不是要跳樓
以前是天之驕子
其他亞洲國家未發展上來
韓國 香港GDP高過日本
新加坡是日本1.8倍
人有三衰六旺 總有時間要回歸平靜
香港有要本土科研能力
以前賺錢太快 使人懶惰
又覺得自己是小城市
完全沒有信心
700多萬人其實不少
瑞士也是1000萬人口
荷蘭也是千多萬人口
瑞典 瑞士 荷蘭
你不會覺得是弱國
為何他們可以
香港則做不到
難道你智商較低
所以大家要思考轉型
不只是炒股炒樓 賣保險
這是香港自身問題
當然你有錢移民
美國 澳洲 加拿大就最好
前提是你要有學識 有錢
這些人去世界各地也沒問題
部分人因應市場情況
令自己跑出 賺更多錢
到天涯海角也有立足之地
沒有的話 到哪裡也不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