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4日 星期二

高天佑 九十後債務危機

 

內房債務危機繼續燃燒,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還面臨另一種「債務危機」。官媒中新網引述中行(03988)最新調查報告,形容「全國86.6%九十後青年欠債」。此番表述雖非完全準確,但從中可見內地青年負債問題嚴重,主要來自消費貸款,皆因透過手機借錢愈來愈方便;尤其疫潮下失業人數增加,兼逢補習、地產等行業受打壓,近月不少年輕人都靠網貸維持生活,由三幾百元(人民幣.下同)借起,逾期後利疊利釘上釘,令債務包袱愈滾愈大。

中新網日前刊發一篇報道題為〈九十後僅13.4%無負債!當警惕過度消費〉,引用中行旗下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數據發布的《當代青年消費報告》,稱全國約1.75億九十後青年(1990至1999年出生,現年22至31歲),多達86.6%身負債務,「無債一身輕」的不足一成四,可算驚人。

作為比較,美國和英國的同類調查顯示,當地18至29歲年輕人,大約30%至40%身負債務,主要來自學費貸款。由此看來,中國青年負債情況似乎遠較美英同輩嚴重,難免惹人擔憂。

消費貸款普遍 人均餘額12萬

然而,翻查中銀金融《當代青年消費報告》原文,負債問題源於該調查詢問九十後受訪者「消費信貸給你的生活帶來了什麼影響?」結果,86.6%受訪者表示曾經使用消費信貸產品,約四成人坦承「超前消費,加重生活負擔」,另外約三成和兩成受訪者分別覺得「便於消費,解決燃眉之急」和「改變不大,有能力還款」,剩下13.4%人則從未借取消費信貸。

換言之,根據該《報告》,最多可以說內地86.6%九十後「曾經用過」消費信貸產品,卻不等於「86.6%九十後現正負債」,皆因不排除部分人已經還清欠款。

無論如何,即使只是「86.6%九十後曾經借取消費信貸」,已屬驚人數字,反映網絡貸款在內地青年群體相當普及。該《報告》還有兩個細節值得留意,首先是詢問曾經借取消費信貸的九十後受訪者「把貸款用了在哪裏」,結果依次為「提升生活品質」、「基本生活用度」、「休閒娛樂」、「運動健身保健」、「技能培訓」、「戀愛社交」、「工作學習」。總括而言,逾60%受訪者把貸款用於生活和休閒,把錢用在學習或工作所需的比例甚低。

此外,該調查又顯示,現時全國消費貸款用戶當中,八十後、九十後、零零後各佔31.5%、49.3%、3.7%,這3個群體共佔84.5%,足見青壯年世代屬消費貸款生意的絕對主力客戶群。

至於具體負債金額,雖然中銀金融今次調查並無涉及,但根據國際調研機構尼爾森(Nielsen)兩年前發布的《中國消費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截至2019年10月,中國九十後世代大約44.5%身負債務,平均負債餘額12.7萬元。當時為新冠疫情爆發前夕,時隔兩年,中國及全球經濟經歷了翻天覆地,青年負債情況相信也有所變動。

事實上,中國內地可能是全球網絡貸款最發達的市場,例如「先買後付」(Buy Now Pay Later)模式最近兩年才在歐美市場方興未艾,而早於10年前已在內地流行,螞蟻金服「花唄」、騰訊「微粒貸」、京東「白條」、美團「月付」等正是這類產品;配合「芝麻信用」之類的大數據系統,仍在校讀書、未有一毫子收入的年輕人,也可獲上述貸款產品給予數百至數千元額度,用於網購以至外賣點餐,叫一碗牛腩麵都可低息,甚至免息分期付款,隨借隨還,非常方便。

惟一旦逾期,網貸息率便會立刻飆升至雙位數字,年息最高可達(法定上限)36厘,令債務急速滾大。尤其年輕人未出茅廬便用慣網絡貸款及分期付款,面對五光十色的物質社會,加上FOMO(Fear Of Missing Out)人有我有心態,在手機一按便有錢揮霍,很易助長過度消費。因此根據上述Nielsen報告,不少人年紀輕輕便身負逾10萬元債務。

疫下失業嚴重 被迫愈借愈多

中央政府自去年起嚴加規管網絡貸款行業,包括推出《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俗稱網貸新規),禁止網貸公司投放誘導式廣告,並臨時叫停螞蟻集團「世紀IPO」,不排除因看到青年群體網貸泛濫,深感此風不可長,毅然出手糾偏。

可是自從疫情爆發後,中國經濟深陷下行壓力,兼逢教培、地產等行業受整頓。從知乎、脈脈等內地網絡社區可見,近月不少年輕人面對失業或減薪,一方面以往的網貸、分期付款未能如期清償,同時要繼續食飯、交租,被迫愈借愈多,申請十幾家網貸公司產品,三個蓋冚十個煲,明知難以持續,生活愈弄愈灰。在內房危機以外,這股「九十後債務危機」也需要當局正視和拆解,否則不但動搖社會穩定,更恐會砸毁中國一代青年前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