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全球經濟今年將萎縮3%,全球市場3月時一度出現拋售潮。不過,近幾週,全球多國的疫情陸續穩定,此前的封鎖措施也逐漸退出。
經濟重啟後,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何去何從,有哪些潛在風險?各大類資產又會如何表現?針對這些問題,第一財經記者專訪了紐約梅隆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師達爾(Shamik Dhar)。
在達爾看來,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極大,出現V型反彈、U型反彈和L型走勢的概率各為35%、35%和20%。而目前美股、美國企業債市場的走勢,很大程度上基於經濟會出現V型反彈的預判,因此,他對後市走勢保持警惕。
IMF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並遭遇大蕭條以來最大的衰退。對此,達爾表示,全球經濟今年的走勢不確定性極大,“如果一些情況不如目前那麼樂觀,萎縮甚至會達到4.5%~5%”。
具體而言,他認為,全球經濟出現V型反彈、U型反彈和L型走勢的概率分別為35%、35%和20%。“我個人更傾向於V型,許多人認為會呈現U型,因為僅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經濟重啟。”他稱,“V型和U型出現的概率相當。”
他稱,疫情對消費者、家庭會有永久性的心理層面的影響。短期來看,那些非常依賴密切社會接觸的行業會受損,比如酒店業、旅遊業、傳統購物、航空業,而那些可以遠距離、通過網絡運作的行業會成為贏家。影響持續多久取決於公眾信心。
達爾認為,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特別脆弱。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主要擔憂源於其遭受疫情打擊的程度與發達經濟體相當,卻缺乏政策空間來應對。
但他同時表示,需要區別對待各新興市場經濟體。“金融危機後,全球市場更善於辨別哪些新興市場國家比較脆弱,並基於此拋售資產。”他稱,“某些新興市場特別脆弱,這些國家沒有財政空間或財政可信度實施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採取的財政和貨幣擴張措施,巴西、南非、土耳其最令人擔心。相對較強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則主要集中在亞洲,例如馬來西亞。”
不認為會出現債務危機
而對於全球為應對危機採取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達爾認為“非常正確和及時”。
金融危機後,各國的政府赤字和債務水平已然很高。不斷提高的政府債務水平會否導致一些國家發生主權債務違約呢?達爾表示:“我對於財政刺激規模以及其背後對於債務的隱含意義非常樂觀。財政當局(針對疫情)進行強有力的干預,給人民提供社會保障的做法是無比正確的。一些人擔心可能帶來的債務規模上升問題,我一點都不擔心。”
在達爾看來,財政刺激措施只是起到再輸送作用。誠然,他稱,財政刺激會使政府面臨大額赤字,但赤字的很大部分只是反映了巨大的私人部門的財政盈餘,因為家庭和企業都暫停支出。“從某種角度來講,政府只是把私人部門本來就要支出的部分再輸送了。而當經濟回歸正常,這一情況就會得到很好地糾正。”
對於刺激背後隱含的債務問題,他分析道,過去,一些國家(一直)在較高的債務水平下生存。應對高債務的方式是長期(數十年)維持較高的稅收並採用財政壓制(financial repression)。財政壓制具體指在非常長的時期內,將收益率壓低在名義增長率之下。
“我認為這次我們也可以用該方法來應對高債務水平。所以,我不認為會出現債務危機。”他稱。
除了財政政策,達爾對於包括美聯儲在內的全球央行為應對疫情採取的貨幣措施也持正面評級。全球央行“完全做出了正確的政策選擇”,但他也強調,即便央行採取了量化寬鬆(QE)政策並降息,注入很大的流動性,也無力挽救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GDP。
“我們實質上關停了經濟來阻止疫情的蔓延。因此,央行和財政當局對於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情況回天乏力。”他稱,央行試圖做的是緩解疫情對於此後的經濟的打擊,確保即使在社會隔離措施下,人們也可以繼續賺錢並消費。基於此,他認為利率會長期處於低位,QE也會持續很長時間,直到經濟相對恢復常態。
美聯儲未來可能控制收益率曲線
對於美聯儲下一步的政策空間,達爾認為,美聯儲缺乏一定採取負利率政策的理由。“顯然,美聯儲審視了日本和歐元區對於負利率政策的實驗後,並未感覺到負利率政策是一項強有力的政策工具,尤其考慮到對銀行部門的影響。該政策雖然能通過其他渠道促進消費,但卻也同時會損害銀行借貸,兩者的作用幾乎兩相抵消。”不過,他認為,美聯儲采用收益率曲線控制是可能的。日本央行已經採取收益率曲線控制,美聯儲在1940年代和1950年代時也採用過該政策。
他指出,該政策既有益處也有風險。益處主要圍繞著財政壓制,即收益率曲線控制可以讓央行將債務利率壓制在名義增長率之下。而風險則在於,該政策可能會令通脹目標淪為次要的(目標)。“到某個時間點,政策制定者或將不再關注通脹率,雖然這不會立即發生,但值得擔憂。”他說。
此外,他還指出,長期來看,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的副產品是央行的政治化,即央行可能需要犧牲一部分其獨立性來服從於政府目標。
美股、企業債漲勢已過度
在經歷了5月反彈後,美股6月再度開門紅,創三個多月新高。但在華爾街與主街間出現斷裂的情況下,美股漲勢能否持續呢?
達爾表示,要預測美股接下來的走勢很困難。他稱:“三月中旬美股崩盤時,危險在於我們將不僅面對由疫情導致的經濟打擊,還可能陷入金融危機。當時美股的下跌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於疫情帶來金融危機的恐懼。隨後,央行介入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這些恐懼被移除了。這為本輪美股上漲提供了基礎。”
雖然如此,他認為反彈有一點過度了。“本輪反彈基本上完全依賴於降息和由此而來的風險溢價下降,卻低估了未來一年乃至兩年發生收益下降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在經濟出現U型反彈甚至L型走勢的情況下。”他稱,“在目前這個時間點上,我對於美股後市走勢比較謹慎。”
與美股類似,美聯儲宣布將斥資7500億美元購買企業債後,美國企業的發債閘門再度被打開。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很多投資級企業債瀕臨被降級為垃圾債成為“墮落天使”的風險。
基於此,達爾認為“信貸市場是可能發生問題的市場”。他稱,與其他市場一樣,信貸市場存在所謂的救濟反彈(relief rally),即反彈很大程度上基於央行干預。同樣,信貸市場目前的走勢基本上基於經濟出現V型反彈的假設,而事實上,經濟還有可能出現U型或L型走勢。
“如若出現後面兩種情況,實際的企業違約率將大幅度飆升。信貸市場的問題還可能外溢到更廣的金融市場。”他稱。
近期,一些投資人士甚至開始拋售各類資產,持現金以應對不確定性。“這種觀點太極端了。”他稱,只要有V型反彈和U型反彈的可能性,主動投資者都應該做出全方位投資,考慮如何最佳地構建出能夠反應風險偏好及體現對市場走勢判斷的投資組合。更加樂觀、相信經濟會V型反彈的投資者可在投資組合裡更多包含股票和信貸,判斷U型反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投資更多固收類品種。
銀行業仍面臨下行風險
除了資本市場,美國房地產市場也受到疫情影響。越來越多失業的美國人通過房貸延期支付救助計劃(Mortgage Forbearance Program)申請了延期償還房貸。那麼,美國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再度遭遇次貸危機時的尷尬呢?
達爾稱:“如沒有房貸延期支付救助計劃,更多人會無法償還房貸,面臨房貸違約。從某種角度來說,該計劃最不濟也足以將房地產市場的危機延期。”
短期來看,他稱,推出救助計劃是正確的措施。從更長期的時間來看,會否出現房地產市場危機完全取決於其對於房屋借貸機構的影響以及當房地產市場真將面臨麻煩時,政府準備在多大程度上進行干預來提振該市場。
“我的判斷是,借貸機構可能會面臨一些壓力,但如果情況真的嚴峻,央行、政府部門會出面幫助他們。”他稱。
與房地產市場同樣面臨貸款違約風險的還有美國銀行業。在最新一季度財報中,華爾街大行紛紛大幅調高了壞賬撥備率。更高的潛在壞賬和更低的收益會否給銀行業帶來系統性風險呢?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本週提到流動性緊縮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變成償付能力危機的傳統。不過,自金融危機以來,美國銀行的資本相當充裕。銀行間市場的融資條件雖然比危機前更為緊縮,但在過去幾週已大大緩解。我們預期,如果情況再次開始惡化,美聯儲會再次介入。”達爾不認為目前或者在最可能的經濟形勢下會暴髮美國銀行業危機,但認同這仍然是一個重要的下行風險。
【來源:第一財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