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五(22日)急瀉1349點(5.56%)。引起市場最大的恐慌,當然是「港版國安法」被納入全國人大會議議程。具體細節雖尚未公布,但肯定會就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制定相關法律,為香港進行立法,並將相關法律列入《基本法》附件三,再在香港實施。
持反對意見的會認為,強行制訂「港版國安法」,即徹底摧毀「一國兩制」,剝奪《基本法》賦予港人的基本權利及自由,把香港推向「真.攬炒」的邊緣。支持者則一如既往,認為是合法合憲,「又」有必要性,「又」有迫切性,「又」是針對很少部分人,唔犯法就無事...(下刪三千字)。
支持與否、誰是誰非﹖對於經歷過去年反修例風波的香港人,相信每人心底裡都必有各自的「答案」。而作為個人投資者,面對「港版國安法」的推行,繼續All-in 在中港資產之上,或去或留﹖也許讀者可從香港過去歷史中找到合適自己的配置。
回顧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包括香港的投資者和普羅百姓也是非常關注的香港歸屬話題。直到1982年9月,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訪京與鄧小平會面,討論如何解決香港前途問題。
據往後的文件披露,英國原希望與中方商談續租香港,以「主權換治權」。惟鄧小平在會談時向戴卓爾夫人強硬地表示,一定會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主權,實行一國兩制。也許是意外地碰了硬釘子,戴卓爾夫人在步下人民大會堂石階不慎失足跌倒,此一幕成為英國失去香港的歷史性標誌。
期後,雙方同意繼續通過外交途徑就香港問題進行談判;鄧小平更定下了兩年的談判期限。當時困擾香港的前途問題,產生嚴重的信心危機,加中英多輪的談判流出的消息,都為港股帶來劇烈的震盪(港股由1981年至1983年係大上大落,有波幅冇升幅)。1982年,恒指最高見1445點,最低見676點,高低波幅達到53%。1983年,有謠傳談判破裂,除了恒指9月23日曾單日急挫7.5%外,港元更出現大幅貶值(9.6港元兌1美元的歷史低點)。
最後,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穩定市場信心,港英政府在同年10月公布聯繫滙率制度(與美元掛勾),並一直實行至今。1984年談判一度陷入僵局,但恒指卻僅低見746點,未有再跌破對上兩年低位;到同年12月,中英雙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同年,恒指也反彈37%;到1985年,恒指更明顯重拾一浪高於一浪的升勢。
《中英聯合聲明》及「一國兩制」的落實,香港本在可以發揮「中西方經濟融合」的優勢。回歸前,中國政府十分看重香港擁有的海外技術和經驗,並大量引入內地協助經濟發展,中港關係本來是互惠及共贏的局面。但經過40多年的改革後,中國成為全球GDP第二大國,內地開始出現傲慢態度(作為中央,也開始看不起香港)!
與此同時,港人在過去20多年與內地更頻繁的接觸,以及政制爭端及無形干預,偏見和不信任亦愈來愈深。2014年「佔中」、2019年「反修例」事件的爆發,結束過去30多年中港兩地共贏時代,取而代之是更大的中港「矛盾」。
無疑,在歷史的洪流中,政治風波大多只會造成市場的波動,而很少會改變整體股市大局的趨勢。從去年的阿里巴巴(09988)、到最近市傳京東及網易準備6月來港第二上市,除了對港交所(00388)的生意有極大幫助外,都某程度上反映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價值依然十分重要(否則,何不直接回歸A股﹖)。
然而,因為中國的崛起,慢慢地挑戰西方社會(OECD)於全球的霸權地位。中美兩國更不幸地墜入「修昔底德陷阱」式鬥爭,香港是夾在中間的磨心,明顯成為個兩大意識形態的主戰場,衝擊更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中國希望進一步收緊對香港的控制,避免成為後欄失火的潛在漏洞,從中央的立場來看也不能說是全無道理。但香港早已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城市,過於強硬的措施會否惹來更大的反撲,最終錯手扼殺這個「會生金蛋的鵝」﹖消極中「樂觀地」看,香港未必會很差,但作為香港人則肯定會感到非常沮喪。
(筆者及相關人士持有港交所的財務權益)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三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