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黃國英 英眼狙擊 購物精打細算 消費股去牌子化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640547/%E8%B3%BC%E7%89%A9%E7%B2%BE%E6%89%93%E7%B4%B0%E7%AE%97+%E6%B6%88%E8%B2%BB%E8%82%A1%E5%8E%BB%E7%89%8C%E5%AD%90%E5%8C%96

 

 李寧(02331)購入商廈後股價大跌,是有過度反應之嫌。對家是恒基地產(00012)而不是恒大(03333),至少並非背負什麼特別任務。二十幾億港元的代價,就算悲觀地當將來輸一半以上,對公司財政也不是重大打擊。中國有大把房地產存貨,可給予上市公司任買,間間都可能要有錢出錢,但照計今次之後,大家理解市場對公司管治的要求,重蹈覆轍的機會應該不大。房地產的風險,希望頂多轉移至金融機構止步便算,壞事有望變成好事。

中低價消耗品平台受捧

港股上周五在沒有特別消息之下反攻,陰乾急彈的模式見慣不怪,升得過3日先算,是不少人的共識。不過,時近年尾又如此低殘,已經見底然後進一步回升的機會依然較高。

當然是外向型公司較有支持理據,不過,外圍最近兩個交易日有強弱互易的現象,無論追落後、好倉淡倉一齊平也好,投機的話,反而向積弱股入手或者會比較好。李寧事件加上內地通縮數據,令到當時內地消費股悲觀情緒去到極致,似乎有較佳值博率。

上周指出,市場比較偏向外圍的消費股,叫多幾飛相對穩陣,所以在考慮中資弱勢消費股的時候,應該選擇較少受海外品牌挑戰的公司。當中低價消耗品,分銷能力相對優勢較為重要,較易捍衞本土市場。股價腰斬之後,估值仍然不算非常超值,至少遠比以往合理。另一個問題,是今年海外必需品消費股,整體表現非常差。不排除是預期經濟將會不景,消費者更加精打細算的關係,股票市場率先出現去牌子化,追捧Costco、拼多多以及英國Primark母公司Associated British FoodsABF)之類,主打性價比的網絡。

這個口味轉向可能無法逆轉,而中國更加應該要有這樣的考量。不過,市場對於品牌價值的踐踏已經非常嚴重,照計部分產品類別的抗壓能力相對較高,不應該一視同仁要大幅貶值。沒有瑕疵就沒有低價,何況我們將行動定性為投機,年結之前,應該會處理掉大部分倉位,只會保留小部分博否極泰來,所以不用太挑剔。曾幾何時,消費股是中國少數可以價值創造板塊之一,今次殺估值,背後的悲觀假設是需要小心,但不少公司是有能力,政策風險亦相對低,純粹面對經濟及競爭問題,應該未至全部要一沉不起。

 

且戰且走策略 隨時有收穫

當然恒指的不濟,窒礙被動式資金透過指數基金流入,的確令到投資港股事倍功半,同時打擊大部分投資者的士氣。

不過,少數揀得上手的股份,表現依然可以甚勁,最近個多月,基本上便由工業股獨領風騷,升勢可以持續較長時間。而上周連相對平穩、前景受港人消費模式轉變、吸引力有限的香港公司,可以藉利率預期改變而反彈。中國怎樣也不至去到民不聊生的地步,消費股級數一向比工業股高,同樣由弱轉強也不出奇,所以先用炒賣的心態入市,一旦確認好轉的話,再用且戰且走的策略,保留部分推升止賺,隨時有意外收穫。

基金持有ABF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