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內地手遊股受政策文件驚嚇而大跌,市場信心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恢復,港股投資者真不易為。美股則有所謂的Fed put,傳說只要股市大跌,聯儲局就會扭盡六壬,採取行動救市。真是這樣嗎?根據過去十幾年經驗,又好像真是這樣。
金融海嘯後,美股表現和聯儲局資產負債表高度相關。2008年聯儲局第一次QE,把資產負債表規模(WALCL)從9000多億元(美元.下同),擴張至2011年的近3萬億元。納斯特指數也從1200多點起步,升到2011年底的近3000點。待2012尾聯儲局開始QE3,資產負債表一路擴張至2017年的近4.5萬億元。納指也反覆上升,至2018年中的近8000點。
2018年,聯儲局第一次縮表,資產負債表規模降至2019年中的約3.8萬億元。或許是企業盈利太強,納指只下跌了一個季度,跌至5900點水平便見底。
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納指大跌。聯儲局再次放水,把資產負債表規模從4萬億元擴張至2022年的近9萬億元,納指便一口氣從6700點升至16700點。
去年美國通脹重現,聯儲局再次縮表,納指便又馬上下跌,可見美股和聯儲局資產負債表高度相關。聯儲局已學會精準放水收水,不用總體規模上升,而是通過子存款機構於聯儲局其他存款餘額(WLODLL)的升跌,來調控資產價格。
毋須過早擔心美股貴
科技股盈利本就上升,大概只有貨幣政策才能使其掉頭(當然有時升得太貴也會)。今年適度放水,納指便上升五成多,那麼明年呢?聯儲局主席鮑威爾近日表示,通脹有所緩解,聯邦基金利率可能達到或已接近峰值,減息開始進入視野。那麼貨幣政策繼續偏鴿,WLODLL繼續上升,應該是大機會發生的事情。
美股現在很貴嗎?納指最近升穿兩年前高位,創歷史新高。指數差不多,但期間盈利增長兩成多,估值不也就低了兩成嗎?上回下跌正是由加息縮表造成,除非企業盈利增長大幅減速,又或聯儲局再次放鷹,否則過早擔心做啥?
雲端板塊穩 跨境電商飆
真正風險或要等到明年11月美國大選後才顯現。一是美國長短債息差倒掛,讓人擔心衰退;二是美國通脹會否再次攀升。
周期為何重要,如果過去20年你沒有在香港買樓,又或過去10年沽空美國科技股,投資大概都不容易有好表現。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不要和周期對着幹。明白聯儲局的利率和貨幣政策,實屬必要。
周期當然不止於貨幣政策,行業也有。10年前網上廣告很好,Google、Facebook隨便買,現在大概已過高峰。雲端或許開到一半,高增長談不上,穩定增長大概仍是有的。正開始盛放的,應該還屬跨境電商。
(編者按:郝承林最新著作《致富新世代3──你也可以的穩健發財派》現已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