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 梁天卓【經濟3.0】如何走出清零的囚徒困境?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7%B6%93%E6%BF%9F3-0-%E5%A6%82%E4%BD%95%E8%B5%B0%E5%87%BA%E6%B8%85%E9%9B%B6%E7%9A%84%E5%9B%9A%E5%BE%92%E5%9B%B0%E5%A2%83-185800680.html

 

「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人民日報》評論早前連續3日表示,目前全球疫情仍在高位流行,病毒仍在不斷變異,「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堅持動態清零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疫情失控造成巨大損失。

疫情可能造成的人命損失當然巨大,然而,控疫政策承擔的經濟成本亦不能忽視。從這角度看,中國正陷入我大半年前在友報專欄就提出中港兩地將要面對清零政策的「囚徒困境」。

內地老人接種率遜歐美日

這理論十分簡單:假設現在世上只有中美兩個國家,它們可以各自選擇「個案清零」和「與病毒同存」兩個防疫抗疫政策。如果兩國(或全世界)都選擇「個案清零」政策,在短時間內對外封關、全民檢測及不斷隔離,新冠病毒真的可以完全消滅,這是一個兩國「合作」下的「最佳結果」。

不過,當其中一個國家決定選擇「與病毒同存」,這一方面可保障當地的人權和避免經濟受太大的影響,同時代表病毒在世上不會被完全消滅。久而久之,另一個國家便會被困在一個囚徒困境,即使它如何堅持「清零」,在病毒沒有被完全消滅情況下,最後亦只能在(持續「清零」政策下的)巨大經濟成本和「與病毒共存」的人命損失之間作出選擇。

大半年後,整個抗疫形勢基本上一如所料,西方各國是「躺平」又好,「與病毒同存」又好,隨着大部分國民都已最少確診一次後,基本上已經是逐漸開放。換句話說,這新冠病毒要完全消滅是不可能的任務。同時,面對持續「清零」的經濟成本和各界的壓力,香港特區政府亦已逐步開放,由21日到14日再到7日隔離,再從「3+4」到「0+3」,現在還傳言有機會「0+0」,政府在巨大經濟成本和「與病毒共存」的人命損失之間明顯已選擇了前者。

然而,中國政府到目前為止仍然選擇「清零」,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老年人接種率未夠高。雖然中國的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種率已超過八成,但比歐美和日本等地依然較低,而且中國人口基數高,超過一成老年人確診,對醫療系統的壓力可想而知。

民眾普遍低估疫苗效用

大家對疫苗的效用有否低估呢?最近一篇名為「Misperceiving the Mortality Reduction Benefits of COVID-19 Vaccines」的論文利用問卷調查方式收集美國人對接種新冠疫苗需求,發現當地人普遍嚴重低估疫苗的效用。學術一點說,以統計生命價值(Value of Statistical Life, 即行家普遍定義的生命價值)計算,美國人平均的統計生命價值約為1100萬美元,以美國的主要疫苗效率計算,一個完全理性的美國人理應願意付出2700美元來提早4個月接種疫苗,但研究發現,受訪者平均只願意付出50美元作為提早4個月「打針」的代價。換言之,受訪者低估了疫苗的效率達98%!

低估疫苗效率的不只是美國人,研究亦引用了幾篇中國的研究,發現中國人打足疫苗(注意不只是提早接種疫苗)所願意付出的代價亦只是在15至112美元之間!這代表中國人的統計生命價值不夠高?還是中國人民認為疫苗效率太低?這要留待政府專家來回答了。

梁天卓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