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周日。美國11月份非農業職位僅增長21萬個,今年最少且遠遜市場預期,但失業率大幅下降0.4個百分點至4.2%,平均時薪按年增加4.8%,就業參與率亦有所改善,美國勞工市場持續撲朔迷離。上月就業報告基本上未反映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的影響,最快也要本月數據公布後才有真章可見,屆時已是明年1月初,聯儲局提前完成縮減買債與否應有眉目。
美股周末前承接連日來彈珠機般的走勢,縱使隔晚買定離手,博翌日賺餐晏,也拿捏不準到底是先升後跌抑或插完拗腰,即日鮮落大注非智者所為。相比之下,債市動態更有一談價值。就業報告發表後,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起初未見有何異動,惟收市前長債買盤湧現,十年息低見1.334厘,顯著跌穿1.4厘關鍵水平。
炒家角度看債市
這當然與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有關,但如果閣下是炒家並造淡債券,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明確收回通脹屬「暫時性」(transitory)的說法,失業率則4%在望,兩個因素加在一起仍無力觸發債市拋售,債息不升反跌,身處劣勢的你會否先平掉部分淡倉暫避風頭?不要忘記,本星期美國財政部將拍賣3年、10年及30年期國債,長息上周最後階段的急劇跌勢,與債市淡友周末前平倉「投降」恐有相當程度的關係。
美債孳息曲線日趨平坦(十年期與兩年期息差走勢見【圖】),市場焦點顯然不在通脹居高不下,聯儲局若真的提前結束量寬甚至加息,偏逢衝擊可大可小的Omicron殺到,債市關注點已轉向決策者會否tighten into a slowdown。姑勿論變種病毒是否投機者拆倉的藉口,從宏觀角度着眼,聯儲局尚未正式落實加速完成收水,債市已預先反映「政策錯誤」,十年期債息下移至1.25厘到1.35厘範圍上落。
通脹創三十年新高,債市反應恐怕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同時說明股債平衡組合並未像一些論者所說般「已死」,關鍵時刻仍能發揮定海神針作用。
港人轉炒美股蔚然成風,華爾街榮辱,本地散戶自然愈來愈關心。以大盤而論,標普500指數從歷史高位回調不足4%(收市計),納指稍差,跌幅約6%。
風險胃納全面收縮
這是美股今年第二次錄得幅度約半成的調整,但與上回不同,9月跌市不乏逆流而上的股份,這次則中小企、資源周期、高增長科技,許多個股跟高位比較已出現「股災」級別震盪,累積升幅大的強勢股不少更連瀉多天,成為投資者套現避險的主要對象。那等於說,舊經濟捱沽可歸因於疫魔變種肆虐、新經濟不像前幾波爆疫般受惠於防控措施收緊,連比特幣周末期間亦失守五萬美元大關,風險胃納全面收縮,市場氣氛明顯較9月跌市差。
不過,從美股大盤表現出發,波動性增加有目共睹,惟迄今回調依然有限,除了新一代散戶勇於見跌買入ETF外,更重要的是重磅股抗跌力強,而它們才是主宰大市興衰的鑰匙。以覆蓋面較標指更廣泛的羅素3000指數為準,市值最高二十家巨企中只有三家股價過去一年錄得跌幅,分別為萬事達卡、VISA及沃爾瑪。從52周高位回落逾兩成、即符合所謂熊市技術定義的亦只有三家,萬事達卡和VISA外,還有已易名Meta的Facebook,跌幅分別為21%、23%及22%。
整體而言,二十大佔羅素3000指數比重達35%,大市雖從歷史高位回調,但這二十家公司過去一年股價平均漲三成半,美股大盤尚穩,全賴巨企生性,起了遮風擋雨的作用。
在疫情和政策明朗化之前,華爾街難望真正喘穩,大市且更依賴權重高股份力撐,可是有個現象值得分享。新一期《經濟學人》有專文論述東南亞科技巨頭,老畢愛股冬海(Sea Limited)榜上有名。個人體驗是,此股長升長有時,所有人對其商業模式皆讚不絕口。
升跌講法南轅北轍
如今避險至上,冬海從10月高位回落三四成,突然多了一批論者質疑集團過度倚重遊戲娛樂業務Garena產生的現金流支持電商、數碼金融等仍處燒錢階段的生意。所謂有危就有機,升與跌講法南轅北轍,沒有常人所不及的心理質素,很難做到在氣氛惡劣下分段吸納好股。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