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年經濟路向備受關注,上周有一份重要文件和一個重要會議,或有助看出端倪。首先是國務院印發《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下簡稱《內需綱要》),針對平台經濟、直播帶貨、教培行業等皆展現溫柔鼓勵,令人憧憬該些領域可望「翻身」。隨後一年一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簡稱中經會)召開,該會罕有地回應「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強調必須「亮明態度」。講到底,中國民營經濟過往幾年飽受摧殘,未必代表被拋棄,不排除「打者愛也」。
平台教培行業有望翻身
先講國務院印發的《內需綱要》,規劃年期涵蓋至2035年,即前後達13年,屬中國歷來罕見之長年期政策文件。舉例說,就算是2015年發布、後來引起連串風波(包括華為、中興等被美國藉詞制裁)之《中國製造2025》綱要,亦不過規劃10年時間,可見這次《內需綱要》相當「馬拉松」。
年期長之餘,《內需綱要》篇幅也很長,全文2.3萬字,筆者花了超過一小時從頭看到尾,但慚愧實在看不到有太多「亮點」具體內容,反而是「既要……又要……」之類政治套語佔了大部分位置。
較為值得留意的是第九章〈積極發展服務消費〉和第十章〈加快培育新型消費〉,當中提到「鼓勵社會力量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穩步推進民辦教育分類管理改革,開展高水平中外合作辦學」,「促進共享經濟等消費新業態發展……鼓勵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旅遊等領域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以及「支持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經營模式……支持線上多樣化社交、短視頻平台規範有序發展,鼓勵微應用、微產品、微電影等創新」。
民辦教育、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直播帶貨等領域過往幾年飽受「鐵拳監管」打擊,個別行業甚至「團滅」,不少上市公司市值暴挫逾九成,被迫「轉行」求存,而今次《內需綱要》對該些領域似乎由「殺氣騰騰」轉為「和顏悅色」,令部分人憧憬這些行業有望「翻身」。據《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報道,中國官員現正「重新審視」針對科技和教培等行業的監管政策,並可能讓滴滴打車App重新上架,以助促進2023年GDP重拾5%以上增長速度。
另方面,一年一度的中經會亦在上周召開,強調2023年「穩字當頭」,要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特別是「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
值得留意的是,會議通報提到,「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必須亮明態度,毫不含糊……要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
兩個毫不動搖派定心丸
須知道,像中經會這些最高級別中央會議,通常用於正面發布政策宣示,甚少會特地回應坊間「不正確議論」。這次破例,或許反映該些「議論」已對中央大政方針造成頗大負面影響,故必須「亮明態度」澄清。
「兩個毫不動搖」即是「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在2017年「十九大」被確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望文思義,「兩個毫不動搖」意在強調中國將會長久堅持公有制(國企)和非公有制經濟(民企)並重,不會回到偏重公有制之「計劃經濟」和「大鑊飯」年代,在理論上可為國內外市場主體及投資者帶來信心,所以近幾年間這6隻字頻繁出現於各種中央會議及政策文件。
然而,儘管中國政府一再重申「兩個毫不動搖」,過去幾年卻上演「國進民退」、「鐵拳監管」等風波,令民營經濟備受打擊,企業經營者及投資者信心嚴重「動搖」,甚至懷疑當局是否「說一套做一套」。由此不難理解,今次中經會為何要「亮明態度」回應該些「不正確議論」;同時,該會議沒再提及「共同富裕」和「反壟斷」字眼。至於《內需綱要》涵蓋時期長達13年,亦可能是向市場提供長期「定心丸」。
總的而言,《內需綱要》和中經會皆向民營經濟大吹暖風,務求信心恢復過來,讓中國經濟重拾增長動力。某程度上,這有點像一個父親曾經體罰責打兒子,導致後者離家出走,現在轉為和顏悅色呼喚孩子回來重新為家庭出一分力。在傳統中國家庭觀念裏,父母責打孩子不等於不愛孩子,或許「打者愛也」恨鐵不成鋼。
當然,現代經濟關係始終有別於家庭關係,企業家及投資者一來可移民出走,二來即使留在國內,倘若投資環境不理想,他們可能寧願「躺平」,不會貿然作出重大投資。中國政府這次發出溫柔呼喚,最起碼要堅持「親商」政策一段時間,再加上更多強而有力利好措施,令飽經折騰的心修復,方可望達到目標效果。
直播帶貨等領域過往幾年飽受「鐵拳監管」打擊,部分人憧憬《內需綱要》出台後,行業有望翻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