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收爐,今年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都是艱難的一年,從股票、樓市、債市、商品以至加密貨幣,皆不容易搵食。展望2023年,投資市場前景繫於四個「和」字,分別是環球通脹、俄烏戰爭、新冠疫情及中美關係會否出現緩和;假若四「和」齊集,明年相信是好年,這四大因素值得投資者密切關注。
第一個「和」字關乎環球通脹壓力,事關為遏抑物價,美國聯儲局今年7次出手加息,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由年初的0至0.25厘,至年底加到4.25至4.5厘,意味在一年內上調多達4.25厘,無疑為投資市場帶來最大逆風,幾乎沒有什麼領域能幸免,差別只是多與少。
望通脹放緩 俄烏息干戈
因此,投資者現時最關心聯儲局「加夠未」,但這個問題恐怕該局主席鮑威爾也答不上來。正如鮑公兩星期前在議息後記者會指出,儘管美國物價數據有降溫跡象(通脹率由6月的9.1%,回落至11月的7.1%),聯儲局卻絕不會掉以輕心,須用更多時間觀察,待確認通脹真的冷卻受控,才會考慮停止加息。
市場目前普遍預期,明年終端利率(terminal rate)將介乎5厘到5.5厘,意味聯儲局將再加息最多1厘。假若通脹顯著降溫,令聯儲局加幅小於這個數字(甚或在明年底前掉頭減息),那便算是市場的好消息;相反,通脹倘繼續頑強,甚至又告失控,令局方要加多過1厘,並維持高息更長時間,明年投資市場便依舊難有運行。
第二個「和」字圍繞俄烏戰爭,這場戰事在2月爆發,除了造成生靈塗炭,還導致石油、天然氣及糧食價格進一步高漲,屬環球通脹壓力最主要來源之一。踏進冬季以來,戰況陷入膠着,俄烏雙方似乎都很難完全達成戰略目標(俄羅斯欲完全吞併烏東四州,烏克蘭則擬徹底收復四州及克里米亞)。
到明年初,俄烏戰爭將滿一周年。近月屢傳雙方有機會達成停火,惟最終皆落空。據估計,雙方都需要一個下台階,又或是打多一場決定性戰役,之後才會有誠意坐埋談判桌,而中國在「促和」方面或扮演重要角色。倘若戰事能於明年某時間締結某種停火協議,既可紓緩來自能源和糧食的通脹壓力,還可望刺激市場氣氛,起碼大家毋須太擔心弄出個核戰。
盼疫情告終 中美關係好
第三個「和」字說的是新冠疫情,隨着中國放棄「動態清零」,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及地區已接受與病毒共存,卻不代表一切就此「復常」。現時中國14億人的感染速率備受關注,尤其是醫學界擔心會否催生更「凶猛」新型變種病毒,所以日本、美國及歐洲多國都對中國入境旅客採取額外限制措施。
假若中國疫情未發生太壞情況,亦未誕生太惡的變種病毒,全球在抗疫3年後,有機會真正步進終局。屆時中國經濟將迎來報復性反彈,特別是正當美國和歐洲經濟徘徊衰退邊緣,由中國帶來的需求增長相當於及時雨,協助西方經濟及上市公司避免衰退厄運。
最後一個「和」字離不開當今世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即中美關係。儘管大家心知肚明,中美關係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好不到哪裏」,但階段性會有高低起伏,箇中溫度變化將令投資市場乍冷乍熱。
中國明年首要急務肯定是「穩經濟」,特別是「大力提振市場信心」,讓各界相信中國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及擁抱國際循環。至於美國,明年並非選舉年,總統拜登施政重點料也聚焦於經濟,力求減輕衰退,為一年後民主黨大選形勢做好準備。
換句話說,中美兩國明年皆有動機暫時減少劍拔弩張,實行「和氣生財」。例如上文提到中國「促和」俄烏戰爭可扮演重要角色,而美國不排除會在關稅、制裁、科技禁運等方面稍為鬆綁作為回報,均可望為中美關係帶來一股小暖流。到了2024年大選年(美國、台灣同年舉行大選),中美關係說不定再趨惡化,這屬後話。
總括而言,2023年投資市場有冇運行,很大程度視乎上述四個「和」字能否實現。倘若四「和」齊集,明年將會是投資市場的大好年。相反,假如該四大因素都未有明顯緩和跡象,投資者宜謹慎為上。明年是兔年,投資者應效法「狡兔三窟」分散部署,避免風險集中,更要像兔子般機靈醒目,根據四個「和」字指標,視情況執生應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