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信報: 高天佑【新聞點評】從富士康罷工到感恩節iPhone

 https://hk.news.yahoo.com/%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5%BE%9E%E5%AF%8C%E5%A3%AB%E5%BA%B7%E7%BD%B7%E5%B7%A5%E5%88%B0%E6%84%9F%E6%81%A9%E7%AF%80iphone-191500188.html

中國鄭州富士康工廠爆發暴動,導致美國消費者在感恩節買不到最新iPhone手機。這除突顯全球經濟一體化環環相扣,亦反映跨國企業過往數十年慣用的及時供貨(Just-In-Time)和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等模式面對「百年未有大變局」,恐已不合時宜,起碼需要大幅度調整。就像蘋果iPhone手機毛利率高達60%,很大程度依賴富士康工人「賣命」,今後即使把部分產能遷移至印度、越南等地,亦難維持這種「奇蹟」利潤水平。在Tesla馬斯克構想的「機械工人」時代降臨之前,全球製造業毛利率將承受巨大壓力。

每年11月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連同翌日「黑色星期五」,乃美國傳統年度消費盛事,各商家都會提供可觀折扣促銷,期間的銷情被視為經濟景氣指標。今年感恩節及「黑五」剛於上周結束,初步數據顯示美國零售市道略優於預期,實體店人流和網絡銷售額分別按年提升2.9%和2.3%。對於投資市場,此「喜訊」堪稱「好淡參半」,一方面反映美國家庭消費力強韌,經濟有望避免「硬着陸」;但同時意味聯儲局或須繼續辣手加息,方可冷卻通脹。

今年感恩節至少有一個「輸家」,就是蘋果公司,皆因該公司最新iPhone 14手機廣泛缺貨,不少消費者去到百貨公司、電訊商門店準備買新機,結果失望而回。據著名科技分析師、Wedbush Securities研究部總經理Daniel Ives估計,蘋果今年感恩節在美國賣出約800萬部iPhone手機,較去年同期減少200萬部。

iPhone缺貨原因不難理解,皆因河南鄭州富士康工廠自本月初開始爆發工潮,該廠房屬iPhone最大代工廠,佔總產能逾50%,亦是地球上最巨型工廠之一,在高峰期聘用多達50萬人,猶如一個中型城市。富士康工潮源於內地近來疫情反彈,部分工人染疫,該廠職工不滿廠方未提供足夠保障、照料及補償,不少人「罷工」甚至「出走」。

為維持生產力,河南省政府協助富士康在各地招募新血;但大批新職工到崗後,發現居住及工作環境頗惡劣,並質疑富士康原本承諾的1萬元人民幣簽字費「走數」,於是又再掀起抗爭,且演變成暴力衝突。儘管富士康把「走數」問題歸咎於「技術錯誤」,保證一定會全數發放津貼,可是亂局已一發不可收拾,該廠房短期內難望恢復正常生產。

「精準生產及時到貨」受衝擊

值得留意,鄭州富士康工潮本月初發生,美國iPhone上周供貨已受影響,恰好印證蘋果生產鏈有幾「精準」。據日本調查公司Fomalhaut拆解,蘋果公司一部iPhone 14 Pro Max總生產成本(包括物料、零部件、人工、物流等)約501美元,該手機官網售價卻高達1199美元,意味毛利率接近60%,身為硬件公司堪稱奇葩。能獲得這麼高毛利率,一來蘋果本身有品牌溢價及技術優勢,二來借助富士康代工,受惠於中國廉價、高效勞動力。

同樣重要的是,在蘋果CEO、「供應鏈大師」Tim Cook帶領下,該公司「及時供貨」和「精益生產」模式達至最高水準。一部iPhone在鄭州富士康完工,用飛機運到美國商店上架,再由消費者買回家中,整個周期往往僅一至兩星期。蘋果藉此把庫存成本降到最低,有助該巨擘締造逾2萬億美元市值。

但Just-In-Time和Lean Production實屬雙刃劍,在順風順水時固然可以盡量節省成本,但萬一生產遇到任何阻滯,就如今次富士康工潮,很容易便會導致缺貨,打擊銷售收入。面對「百年未有變局」,環球地緣政局難復風平浪靜,從蘋果到Tesla、Nike,所有品牌商均需要調整生產模式,把繃緊的供應鏈「扭鬆」一點,預留多些緩衝空間,而這勢必削弱利潤率。

很多大企業現在奉行「中國+1」採購策略,主要貨源仍從中國採購或委託代工,但至少再加一個其他地區(例如印度、越南)作為備份。這做法無可避免令整體成本上漲,事關任何地區的生產效率皆難望中國「世界工廠」項背,況且印度、越南等地爆發工潮的風險絕不低於中國,品牌商最終都要「加錢」付出代價。

逆全球化 跨國巨企響警號

事實上,即使沒有疫情及「動態清零」因素,中國「人口紅利」早已隨出生率急劇下滑,兼逢地緣政局變化,這個「世界工廠」對全球經濟帶來的奇蹟式貢獻不易長久持續。

終極而言,全球製造業將會進一步自動化,就像世界首富馬斯克旗下Tesla現正研發Optimus智能機械人,理論上可代替所有生產線工人,屆時「無人工廠」遍布世界各地,而機械人該不會罷工抗爭。因此,著名基金經理、「木頭姐」Cathie Wood堅稱目前通脹壓力僅屬短暫,隨着自動化生產普及,全球經濟更大挑戰將是通縮(機械人代替人手,生產成本及物價顯著下降)。

不過,智能機械人最快在十多年後才可大規模投入運作,在此之前,來自中國的人口紅利萎縮,再加上「逆全球化」趨勢,勢必對全球製造業毛利率構成嚴峻挑戰,並在短期內加劇通脹壓力,進而衝擊跨國巨企估值。今次鄭州富士康工潮,導致美國很多消費者買不到iPhone,可算是一個重大警號,同類因素料於未來幾年繼續困擾投資市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