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衝擊下,境外駐港公司數目下跌,投資推廣署及政府統計處發表今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駐港公司統計調查」,駐港公司數目為8978間,按年減少71間或0.8%,為2018年來首次跌穿9000間水平。當中經濟效益最大的地區總部數目連跌第三年,按年減少46間或3.2%,至1411間,較疫情前的2019年水平大跌130間或8.4%。有經濟師預料,短期境外駐港公司數目難以明顯反彈,雖然放寬防疫政策有助吸引企業,惟地緣政治及內地經濟增速放緩的結構性因素仍會持續影響外資駐港意欲,拖累香港經濟潛在增長及國際競爭力。
歐美流失顯著 內企稍降
地區總部如按母公司所在國家或地區劃分,歐美國家駐港地區總部數目普遍下降,美資公司明顯流失,按年減14間或5.5%,至240間,過去兩年本港已流失42間美資公司地區總部;歐洲方面,英國公司減少4間或2.9%,至134間;法國亦跌9間或10.1%,至80間;德國則升5間或5.7%,至92間。
佔比最高的中國內地公司,今年在港亦減1間地區總部,至251間,去年則增加14間;亞洲國家企業的地區總部略有上升,日資企業駐港地區總部止跌回揚,比去年多兩間,至212間;新加坡企業今年亦按年新增4間地區總部,至49間。
就業人數減2.5萬 縮16%
駐港地區總部就業人數亦大幅下跌,今年比去年大減2.5萬人或16%,相比疫情前2019年水平,更大減5.9萬人或30%。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認為,香港放寬防疫政策較其他地區慢,來港成本高等問題,令駐港海外公司人數減;結構性方面,地緣政治環境複雜,在中美角力之下,香港「夾在中間」,外資公司利益恐受損,而內地經濟升幅放緩,同時東盟等地經濟增速加快,若追求企業增長,駐港優勢比以往下降。他預料,防疫限制放寬後,內地公司來港設立辦公室數目或會增加,惟增幅不及以往,外資企業則續受結構因素影響,短期內駐港公司難大幅回升。
數據反映內地企業在整體駐港公司數目佔比連年上升,由2018年18.2%持續增至今年的23.5%;歐美地區佔比則下降,美國由2018年的15.4%跌至今年14%,英國由2018年8.1%持續跌挫7.3%。
若按行業分類,14個主要業務範圍中9個皆錄跌幅。佔比最重的首三個行業公司數目均下跌,居首位的進出口貿易、批發及零售業較去年減124間,至4170間公司;第二位是金融及銀行業較去年跌45間,至1683間;第三的專業、商用及教育服務業則跌53間,至1308間。
吳卓殷補充,境外企業設駐港公司會為經濟帶來協同效應,如金融機構在港設總部,可帶動法律、會計等專業服務整體需求,亦會增加就業機會。若趨勢持續沒有好轉,企業在其他地區如新加坡建立生態圈,將不會在短時間內回流,影響香港在國際間的競爭力,建議政府推實質措施,以經濟為主要目的,而非流於口號式說故事,以建立外資信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