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格力"不務正業"圖鑑

節錄自以下文章:

 https://36kr.com/p/1945658597264002

造勢者還是追風人

格力不是不想改變。

事實上,在外界眼裡,格力是太想改變了。格力“不務正業”的版圖中,有三件事最值得記錄。

第一件是手機2015年,第一代格力手機正式誕生。同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977.45億元,較同期下降29.04%。在主營業務下滑的當口推出新業務,當然不是巧合。

圖源閒魚

實際上,當時的國內手機業幾乎是紅海市場,蘋果、華為、小米、vivo等牢牢佔領了高中低端手機市場。業內曾有人質疑格力新業務成功的可能性,但自信的董明珠表示,行業的競爭沒有紅海之說,只要有技術、有創新,就不怕什麼紅海。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格力陸續推出了二代和三代手機產品,但格力手機並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技術和創新,反而是靠董明珠的開機圖片火了一把。

而在渠道端,格力手機出貨少得可憐。“格力手機出沒最多的地方應該是在閒魚。”一位90後消費者稱,自己公司的年會大獎就曾是格力手機,一個同事中獎後轉身就掛到閒魚上賣了。

2020年,格力將手機業務併入格力大松(TOSOT)。大松是格力旗下的小家電品牌,有觀點認為,格力想通過手機及小家電產品,佈局智能家居業務。

第二件是汽車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曾經在業界掀起不小的風浪。不少人暗諷董明珠又要帶著格力“不務正業”了。

主要是當時的新能源家用車領域,已經不是一個市場巨大的藍海時代了。2021年底,被收購的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格力選擇繼續銀隆的優勢,發力新能源客車市場。

不過,新能源客車市場並不比家用車市場競爭小,不僅有中通、宇通、金龍“三劍客”把守,在高鐵網絡四通八達以及私家車普及率大大提高的環境下,公路客運的客流本身也呈下滑趨勢。

好在除了車,格力鈦還有鈦酸鋰電池以及氫燃料電池業務。據官網信息,格力鈦酸鋰電池去年出口到了芬蘭,應用於芬蘭的港口自動化系統。

第三件是直播2020年,董明珠幾乎和羅永浩同時進入直播行業。那一年,也可以說是各個行業大佬下場直播的元年。

圖源格力董明珠店抖音直播間

不過,和一般直播將產品賣給C端用戶不同,有經銷商暗指董明珠的直播其實是一場“線上訂貨會”。當時,董明珠強調,試水直播的意義並不只是單純賣貨,而是想給更多經銷商以信心,希望能帶動更多經銷商加入直播的行列。

然而,經銷商有沒有因為直播重燃信心不得而知,但格力急於進行渠道變革,直播間和經銷商的價格差,足以令二者的矛盾進一步激化。

 神秘的第二曲線 

自然界的規律是,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初始、生長、成熟、衰退四個主要時期。企業也如此。

但每個企業都不甘心走向衰退,於是,開闢新業務,尋找第二成長曲線,成為不少企業孜孜以求的目標。但第二曲線又帶來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來自於時間——什麼時候應該啟動新的業務?

提出“第二曲線”理論的管理學大師查爾斯·漢迪(Charles Handy)認為,企業要在現有業務處於上升期時,且頂點到來之前,就要找到第二成長曲線。

回過頭來看,2019年12月18日,格力的盤中最高價超過68元,這差不多是迄今為止格力市值的最高點。從格力的資產淨規模來看,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位。所以從時間角度來看,格力並沒能在最佳時點尋找到第二成長曲線。

接下來看看第二個問題——開啟什麼樣的新業務?

從手機、汽車,到電池、芯片以至於直播,格力的每一個動作都有董明珠個人的影子。這個雷厲風行的女強人,在面對任何一種危機時以果敢強勢而著稱。然而,互聯網世界,行業競爭波雲詭譎,傳統行業的大鱷也不見得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從今年的財報來看,過去幾年的“不務正業”,並沒有為格力的業績做出像樣的貢獻。2022年上半年,格力952.20億元的營收中,製造業佔比達80.18%。單一的空調類產品就貢獻了72.2%的營收,而生活電器、工業製品和綠色能源等其他產品累計佔比不到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