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生科技指數昨天勁飆5%,科技股帶領恆指漲663點,收報24,402點。科指忽然發難大升,但基本因素並無甚麼巨變,暫時只宜當作是11月及12月份大跌市後的反彈。
科指去年2月見頂後,曾有不斷的大小反彈,惟未能改變跌勢。科指去年8月24日曾漲7.1%,10月7日亦一度抽高5.2%,奈何最終還是向下走。科技股短線有動力,長線則未見轉勢。奉勸長期要燒銀紙擴展業務的科技股,正好趁此大好時機批股,儲夠彈藥,以備長期作戰,否則蘇州過後無艇搭。
昨天的大反彈也是源自美國市,週二紐約開市後中資科技股表現遠勝美國納指,早市納指還在下跌時,反映中概股的納斯特金龍中國指數已急漲,隨後納指收復失地回升,金龍指數更進一步向上,收市漲幅達4.46%。科指昨天勁彈主要也是跟著美市走,這情況過往屢見不鮮,這也是本港股民投資科指股份被動之處,股價話事權在美國,而非本港。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其連任提名聽證會上,表明要連環加息及開始「縮表」,以遏抑通脹,態度堅定。股債市場的表現,反映投資者對通脹前景的憂慮有點紓緩,大家最怕的是聯儲局手腳慢,行動落後於通脹。如今老鮑擺明車馬誓抗通脹,10年期美債息回落2.5個基點,10年期實質利率更即日回落9個基點,美國股市則先跌後升。實質利率由12月30日至本週一共升了36個基點,幅度頗大,有些回調亦屬正常,對債息去向暫時仍宜觀望。
由於債息回升,納指100今年一度有較大幅度調整,但納指的長期升勢未破壞,週一及週二連續兩日低開後,指數均能逆轉,倒升收場,或反映沽盤漸盡,買盤入市。美股即將進入季績公佈期,本週五有摩通派成績,美國鋁業亦會於下週三公佈季績。美股估值昂貴,加上加息週期開始,唯一能支撐股價的會是企業盈利。
聯儲局開始停止買債,此外愈來愈多聯儲局官員亦預期今年會開始「縮表」,以減少流動性,遏抑通脹,聯儲局的動作會對市場有多大影響,仍屬未知數。不過,在經濟旺盛下,企業及消費者對信貸需求亦會增加,銀行把過剩的儲備金支持信貸增長,可補充貨幣政策收緊所減少的流動性,所以加息與退市未必一定是熊市來臨。關鍵是貨幣政策寬鬆階段,人人可食大鑊飯,阿公非定向派錢,但到銀行開始主導資金分配時,則唔係人人都可藉到錢,最終是有償還能力的人和企業才能獲得信貸。企業方面,通常都會是大公司及大藍籌,所以美國中小型公司股價跑輸大藍籌也會是今年的特點,應該不會再像過去兩年般水漲船高,揀對實力股,才是投資組合決勝的因素。
隨著美國開始加息,標誌著經濟周期走到中段,一般而言,在周期的中後段,石油股及金屬股還會有一波升浪,今年亦不例外。紐約期油年初至昨天累漲8.6%,倫敦期鋁、期鋅、期錫及期鎳截至週二分別升了5.8%、0.62%、5%及5%。油股及金屬類股今年在投資組合應該佔上一席。高盛昨天發表報告,把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由4.8%下調至4.3%,原因是嚴格的防疫政策將會影響經濟活動,當中本地消費受到最大衝擊,而出口業的影響則較微。
外國採取與病毒共存,病毒輸入內地的風險相當高,但中央一直堅持清零政策。西安疫情34天后,新增確診回落至個位數字,應該算是成功抗疫,然而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封城一個月,經濟代價確是十分沉重。除非今年稍後時間海外疫情消失,否則中國清零政策宜作出調整,在可控的情況下,容許地方較靈活地處理疫情,時機可能在冬奧及兩會會期之後。(完)
注: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