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 星期一

徐立言:【跨市博弈】為熊市做預備的另一面是為牛市做好準備

 https://www2.hkej.com/instantnews/market/article/2830974/%E3%80%90%E8%B7%A8%E5%B8%82%E5%8D%9A%E5%BC%88%E3%80%91%E7%82%BA%E7%86%8A%E5%B8%82%E5%81%9A%E9%A0%90%E5%82%99%E7%9A%84%E5%8F%A6%E4%B8%80%E9%9D%A2%E6%98%AF%E7%82%BA%E7%89%9B%E5%B8%82%E5%81%9A%E5%A5%BD%E6%BA%96%E5%82%99

在大大少少的金融危機之後,坊間出現了大量書籍或末日博士,喋喋不休地訴說甚麼是最佳對沖的方法為投資組合做準備,以應對下一次的市場崩盤(﹖﹗)。上周五(18日)美股急瀉,不少人又再擔心牛市「玩完」,儘管現在的指數價位和高位相差僅數個百分點。雖然作為投資者,「希望最好,準備最壞」(hope for the best, prepare for the worst)總是無可厚非的,但如果不願意承受一點兒的「風險」,這種過於杞人憂天的心態可能是有害的 。因為,從來沒有一種穩賺不賠的方程式可以在市場上獲得可觀的回報,為熊市做預備的另一面是為未完的牛市做好準備。

無疑,美國股市的估值看似很高,但在過去 12 年中卻有 11 年是錄得升市。當然,在過去 15 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市場某些界別(例如 meme stocks,所謂的「網紅股」)也曾出現過度投機的瘋狂情況。但無論如何,從歷史數據可見,牛市持續的時間往往比想像中維持得更長。比如從 1942 年到 1965 年間,美股在這 24 年的年回報率為 15.5%。另外,從 1980 年到 1999 年的 20 年間, 年回報率更高達 17.7%。在眾多的宏觀不利因素下,很難想像目前這個牛市可能還會持續數年,但與其「不停」為世界末日做準備;換個角度,也可以為尚未「斷纜」的升市做好預備。

事實上,從上述的歷史數據可見,以往長期牛市的回報非常可觀,但期間並非沒有挫折。例如在 1980 年至 1999 年期間,就曾出現過 9 次兩位數的跌幅,包括 1980 至 1982 年間近 30% 的下跌和 1987 年 34% 的大瀉。如何 Stay Invested(保持投資)其實比想像中更難做到,但如果期望在股票市場獲得高回報,當發生不可避免的挫折時,就不要被股市的波動所嚇倒。然而,「一股不留」等到下一次崩潰時進場,聽起來像是一個合理的計劃,但這種「十上十落」的思維,意味同樣需要把握到完美的時機「一進、一出」;想深一層,這其實是同樣的困難,幾乎是不可能做到。

保持投資的最簡單方法,就是創建一個你願意並能夠在牛市和熊市期間繼續持有的資產配置。

而所謂「多元化」的核心意義,其實在於平衡各種市場和經濟環境。為資產組合作出再平衡(rebalancing)並不像估頂摸那樣「有型入格」,但這其實需要更加謹慎,因為 rebalancing 目的是讓你保持長期投資,從表現出色的資產類別中獲利以購買表現不佳的資產類別,並在此過程中管理風險。完美的投資組合只有事後才知道,因此不一定有正確或錯誤的資產配置,一切都取決於你承擔風險的意願、需要和能力。最後,在牛市最難受之一就是看到其他人承擔非理性風險,並賺得比自己多。

當看到別人超凡脫俗的回報時,就很難抵受誘惑和保持滿足。「錯失恐懼症」(FOMO)和貪婪的結合,可以使人在牛市尾聲(鬥傻遊戲)變成最後的大傻,也是值得提高警惕。

家族辦公室投資經理

徐立言(本欄每周逢一刊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