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2日 星期二

畢老林: 勿以正常人思維揣度市場邏輯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2831726/%E5%8B%BF%E4%BB%A5%E6%AD%A3%E5%B8%B8%E4%BA%BA%E6%80%9D%E7%B6%AD%E6%8F%A3%E5%BA%A6%E5%B8%82%E5%A0%B4%E9%82%8F%E8%BC%AF

6月21日,周一。老畢昨天說過,大多數人既非超短線「炒鬼」,亦不是開口埋口幾十年的極長線投資者,正因如此,未來數周以至數月的市況才有討論價值。以今時今日市場之高效,幾個月恐怕亦嫌長,但聯儲局政策轉向肯定是未來數星期的市場焦點。

有句話叫人多口雜,在這個節骨眼上,意見愈多愈容易造成混亂,對引導市場預期有害無益。舉個例,聖路易斯聯儲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上周五表態,支持明年底前加息;數小時後,明尼阿波利斯聯儲銀行總裁卡什卡里(Neel Kashkari)緊接着開腔,反對聯儲局2023年底前調高利率。

壞警察vs好警察

股市及商品市場對布拉德言論的反應人所共知,惟沒有多少人注意卡什卡里當天的講話。戲劇化一點說,兩名美國央行大員前後腳登場,假設布拉德扮演的是「壞警察」(Bad Cop)角色,放鷹搞到血流成河,那麼卡什卡里這個「好警察」(Good Cop)同一天放鴿,試圖收拾殘局,未免有點「賊過興兵」了吧?

Bad Cop, Good Cop云云,鬧着玩而已。在下想說的是,市場渴望撥開雲霧,決策者釋放的訊息卻一時一樣,多聽無益。然而,本周排隊發言的聯儲局官員不下六位,計有紐約聯儲銀行總裁威廉斯(John Williams)、布拉德、克利夫蘭聯儲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老畢還未數到三藩市、亞特蘭大和波士頓的地區聯儲舵手。按照這個陣容,舉辦一場鷹鴿大辯論綽綽有餘,但市場此刻最不需要的正是七嘴八舌,且看主席鮑威爾周二於眾議院聽證會上交代政策時,能否發揮一錘定音效用。

再通脹交易(reflation trades)一兩個月前才炒得如火如荼,短短幾個禮拜,商品價格全線插水(油價例外),長短債息差也極速收窄【圖】,孳息曲線從陡峭回歸平坦。大家可能會問,時間那麼短,世界真的變得如此快嗎?是耶非耶,視乎站在哪個角度看這一切。

拋售反應過敏嗎?

資源商品及周期股震盪,擁擠交易拆倉無疑推波助瀾,卻不是罪魁禍首。回顧近兩三個月市況,美國通脹數據證實物價加速上升,經濟學家對通脹是否暫時現象眾說紛紜,惟重點是憂慮本身得到證明,炒通脹重燃無可厚非。問題是,理論上對通脹最敏感的長債孳息率,早在3月下旬已見頂,踏入第二季一直窄幅橫行,強勁的通脹數據阻止不了美國十年期債息失守1.5厘。

再看附圖,不論30年期相對5年期,抑或10年期相對2年期,債息差距於次季亦先後見頂。另一邊廂,反映市場通脹預期的breakeven inflation rate(傳統債券孳息率減去抗通脹債券〔TIPS〕孳息率的餘數),也在相若時點觸頂回落。

換句話說,所有人皆認同通脹重臨時,債市對通脹的憂慮反而降溫。無獨有偶,木材、銅價在那段日子從高位掉頭,連同其他大宗商品,經拆倉潮一推,便出現了近日的結果。

注意跨資產動態

債市在約十周內由恐懼通脹變為反映經濟放緩甚至衰退,不可能只因聯儲局較預期提前一年加息,市場是否反應過敏?

若說交易(trading)教曉老畢什麼,那就是切勿以「正常人」思維揣度市場邏輯。擁擠交易出「大事」前,投資者賺錢如印鈔,抽身不夠快贏變輸,食得鹹魚抵得渴而已。

值得分享的是,懂得邊買賣邊觀察,時刻注意債、滙等跨市場動態,即使無法於「實時」(real time)操作中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決定,至少戒心會提高,避免因心太雄而忘了風險管理,在最不適當的時候加倉加注,為日後製造難以處理的麻煩。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