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3日 星期三

焦點:中國雙碳目標咋落地?可別成為資本市場的噱頭、實體經濟的隱憂

 https://cn.reuters.com/article/china-carbon-emissions-targets-0623-idCNKCS2DZ0CB

路透北京6月23日- 如同夏季炎熱的高溫,碳達峰(2030)、碳中和(2060)的雙碳目標儼然已成為中國眼下無論是資本市場亦或實體經濟最炙手可熱的高頻詞。只是在實現路徑和分解目標未清晰前,難免有成為資本市場的噱頭、實體經濟的隱憂之嫌。

雖然中國追求低碳綠色的中長期經濟發展目標功在長遠,但面對大宗商品價格一路推高的PPI及各類上升的要素成本,雙碳目標如何落地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正讓實體經濟慌恐不安,其中鋼鐵、汽車等領域感受尤為深刻。

上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上,期盼雙碳目標盡快分解,實現路徑盡快清晰亦被多個汽車業界的掌門人屢屢提及。因為這不僅涉及到後續汽車的排放標準如何確定,更與車企技術上創新息息相關。

“期盼政策多一些確定性,包括碳中和碳達峰目標如何分解,因為這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很大。”一位國內大汽車廠商的高層就稱。

而雙碳概念帶來的不確定性也屢屢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炒作的噱頭。一篇中國官媒新華財經於6月19日刊發的報導稱“生態環境部等多部委將在6月25日宣布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6月25日開啟”,成為碳中和概念股週二午後拉升的動力。

但不久後,總部在上海的中國本地媒體--第一財經援引權威人士稱,全國碳市場將於6月25日啟動交易為不實消息,具體時間待定,碳中和概念股隨後集體回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3月中旬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广告

碳達峰是指中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降低。

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物造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雙碳目標如何落地受關注**

儘管雙碳目標看似抽象,但對於實體經濟而言,在目標路徑未清晰前,不亞於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最典型的莫過於鋼鐵行業,尤其眼下中國經濟正處疫情后的恢復期,鋼鐵需求居高不下,高能耗高污染的鋼鐵行業如何實現減排目標?

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就指出,2019年生態環境部等五部門印發了《關於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提出了相關目標任務要求,圍繞鋼鐵行業節能降耗、污染物減排、碳減排,鼓勵各類技術、工藝、裝備的創新和示範應用推廣。同時,認真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的實施路徑和可行措施。

她強調,繼續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對於發現的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部際聯席會議將要求相關地方嚴肅整改。

而國家電網出台的“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表述為,積極實踐能源供給清潔化、能源終端消費電氣化、清潔能源利用高效化,並加快推進能源供給多元化清潔化低碳化、能源消費高效化減量化電氣化,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

很顯然,具體抽象的目標如何分解成實實在在的行業減排指標顯然需要一個過程。這不僅需要精準的計算,更是對實體經濟涉及到的相關領域能否達成目標技術上的考驗。

“要圍繞推動產業結構優化,推進能源結構調整,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推廣,完善綠色低碳政策體系,健全法律法規和標準體係等,研究提出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 5月末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時稱。

他強調要緊扣目標分解任務,加強頂層設計,指導和督促地方及重點領域行業企業科學設置目標,制定行動方案。

**僅靠政府推動恐非長久之計**

儘管眼下中國各界對雙碳目標的討論熱火朝天,發展綠色經濟也形成共識。但要如何與現實的經濟相結合,尤其是眼下大宗商品價格推高中國的PPI一路走升,在飽受成本壓力之苦下,如何讓高大上的雙碳目標得到實體經濟的響應,顯然還有更多更細的內容。

中國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之一的劉世錦在其中國要走低碳且有較高經濟增長的道路一文中稱,中國最近提出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各個方面已經開始行動,但採取的還是老辦法,基本上是採取行政手段來實施,從上到下層層分解任務目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歐美國家也是採取這樣的辦法。這種辦法有優點,行動比較快,短期之內也能見效。

在他看來,國家層面的碳中和和綠色發展的目標,通過各相關主體減碳責任分解落地,才能推動綠色轉型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存在的問題是,指標的分配可能不夠公平合理,搭便車問題,權衡性較差等等。

特別是要防止一個取向,儘管減少碳排放是件好事,但也容易濫用,成為行政干預的藉口,嚴重的時候甚至可能影響正常生活的運行。有些地方政府總想有所作為,那麼就要有些理由,現在減碳已經成為理由,但這並不是最終的方式。

他分析指出,除了碳排放的問題,還有其他一般污染物的問題,還有生態修復的問題,特別重要的是還要經濟增長。

所以,中國其實是廣義上的綠色發展,碳排放只是其中一個問題。碳排放問題在發達國家比較突出,因為他們環境較好,污染問題也解決了,經濟高速增長也過去了,現在低速增長,和中國的情況並不一樣。

“我們目前包括減排,包括綠色發展,基本上靠的是政策推動和道德感召。綠色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提供的公共產品,或者社會組織和個人的公益慈善事業,缺少可持續的機制。”(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