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xueqiu.com/4406747817/177430815
“00後炒鞋月入過萬”
“大學生炒鞋年入50萬元”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
“鞋店開業,幾百人冒雨排隊搖號搶限量款”
“炒鞋賺首付”
曾幾何時,這些奪人眼球的標題在網絡刷屏,吸引了眾多人。而近期,隨著國貨的突然風靡,曾經炒阿迪耐克的人,開始轉向了李寧、安踏這些國產品牌球鞋。
這也讓炒鞋這個詞再次出現在大眾視野裡。
有段子稱,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萬事萬物皆可炒......
最近,在一款“炒鞋APP”上,一雙李寧原價為1499元的鞋就被炒鞋客們炒到了48889元,溢價高達31倍!
除了李寧外,也有人發現一款發售價為499元的安踏哆啦A夢聯名鞋,也被炒鞋客們炒到了3699元!
不僅如此,為了將這些鞋的價格炒起來,炒鞋客們幾乎把市場上所有這些款式的鞋一掃而空,讓消費者無鞋可買。
一雙幾百幾千的球鞋,怎麼就炒到如此瘋狂呢?
瘋狂的炒鞋
炒鞋,名副其實,是真的在炒。
我們下載了市面上一款知名的炒鞋app,點進去的第一眼,就看見漲價榜,銷量榜,降價榜。
圖片上傳中......
像不像交易軟件上常見的那個漲跌幅榜?
隨便點進去一個鞋子,你不僅可以看見最近它的價格走勢圖,還能看見和其他平台價格的對比,以及最近15天的溢價漲跌情況。
圖片上傳中......
怎麼樣,是不是有點交易軟件的感覺了,“鞋交所”可以安排上了。
不僅如此,在炒鞋圈,也有類似“荐股群”一樣的“薦鞋群”,加入這些炒鞋qq群後,付費幾百塊,即可有所謂的老手向你傳授炒鞋經驗,主要是推薦你買什麼款式什麼尺碼的鞋。
對於炒鞋人來說,41碼、36碼這些大眾碼數更容易出手,也是他們最喜歡炒的。
老手告訴你,買了這些鞋後,接下來就是等待它漲價出手了。
通常情況下,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你也可能看見它一直在跌,並且平台還會向你發送提醒,提醒你的鞋子又漲價了,降價了。
很多炒鞋的人,進去之前夢想的是賺錢買房的神話,最後可能虧得媽都不認。
在當下的環境下,炒鞋似乎早就變成了一門生意,在知乎上,有這樣的問題:“想入手球鞋圈 當個小小的鞋販子 有沒有大佬帶帶或者給些建議什麼的嘛 卑微!?”
下面的回答裡,還真的有人一本正經地在教怎麼炒鞋。
圖片上傳中......
圖片上傳中......
當然,更多的人是在提醒,不要做這門等著被割韭菜的生意。
圖片上傳中......
炒鞋人的聚集地
當下球鞋的幾大app,得物、nice、鬥牛DoNew,識貨、YOHO!BUY有貨。
這些網站對外宣傳多是潮流品類網站,非常明顯是針對年輕人,而服飾球鞋通常是很重要的一個類目。
其中,得物原身是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啟動品牌升級,正式更名為“得物APP”。
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公司,集運動潮流裝備交易、球鞋潮牌真偽鑑別、互動圖片社區於一體,以“球鞋鑑定”為核心服務。
近期曝出的炒鞋,讓這個APP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得物上,被炒至高價的通常是那些“限量款”,正所謂物以稀為貴。
如今,限量款已經成為商家們的營銷利器,配合下面炒鞋的整個產業鏈,可以說,營銷效果加倍。
萬物皆可炒
閒魚盲盒交易量接近泡泡瑪特營收
除了鞋,年輕人還有很多東西可以炒。
炒鞋、抄手辦、炒衣服、炒盲盒、炒演唱會門票,越來越多的流行在年輕人中的物品被炒至天價,但購買者依然絡繹不絕。
比如去年風靡的盲盒,有媒體報導,盲盒最高曾在閒魚上被炒到40倍,比炒鞋還瘋狂。
去年底,閒魚潮玩負責人稱,閒魚上有超44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2020年11月閒置盲盒交易額超過了1.2億元,平台一年盲盒交易額接近泡泡瑪特一年營收。而泡泡瑪特2019年營收16.83億元。
高頻的盲盒交易外,閒魚還孵化了包括改娃師、塗裝師、模型改造師等衍生玩家群體,形成了一條從集娃、換娃到改娃的更細分、多元化的新型社交鏈條。據傳一些閒魚頭部潮玩玩家年入超200萬元。
和炒鞋一樣,能被炒上高價的盲盒,也是限量的“隱藏款”。
這些款式不容易獲得,全靠運氣,即便你花費大幾百購買一整套,也未必能有隱藏款。
這導致這些隱藏款式在閒魚上價格被炒作得極高,炒到幾千塊,翻個四五十倍並不少見。
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花2000多元買個隱藏款公仔值不值呢?很多人可能會說,都是智商稅。
但在玩家看來,簡直超級划算了,一般情況下,要想抽到一隻隱藏款的機率大概是1/144,盲盒單價59,按照這個概率,你至少花費八千多買盲盒,才“有可能”開到一個隱藏款。
如果說盲盒球鞋是近些年興起的,那麼在更早之前,就已經有人高價炒手辦了。
早在2017年,b站在拍賣限量手辦時,出現了98億高價,令人震驚。事後出價最高者明確表示無力支付競拍款。
雖然結局很荒誕,但也證實了這些人炒起來的瘋狂。
擊鼓傳花的遊戲
高價炒作,高價販賣,其實,就是擊鼓傳花的遊戲。
早在2019年,央視便表示,警惕炒鞋平台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並點名批評得物、Nice等平台。得物也響應官媒號召,發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然而平台炒鞋之風並沒有得到遏制。
“鞋穿不炒”這四個字,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諷刺。畢竟,在這之前,我們都只聽說過房住不炒。
鬱金香的故事被很多人所熟知,如今的各種“炒”,大有新時代鬱金香的色彩。
比鬱金香好一點的是,至少,炒鞋的可以安慰自己,球鞋就算最後爛在手裡了,也還能穿出去嘛。
作者:聰明投資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