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2778249/
4月25日,周日。老畢上星期分享個人交易及一些意外發現時,曾提及若干值得注意的市場現象。話咁快新的一周又開始,不妨看看哪些地方須進一步探討。
美股過去一星期有兩大焦點,一為印度新冠疫潮急劇惡化,且迅速演變成人道危機;二為美國總統拜登據報將向富裕人士開刀,最快本周提出大幅加徵資本利得稅。詳情毋須細表,老畢在意的是從市場反應發掘有用訊息。
以標普500指數為基準,上周美股五個交易日三跌兩升,星期一、二遭印度災情「震散」,周四則被加稅傳聞「嚇窒」。淡方似佔盡上風,惟周三及周五兩天進賬便令美股立於不敗【圖1】,全星期計標指大致持平,彷彿什麼也沒發生過。
假設印度人道災難及美國「富人稅」對華爾街產生新聞標題所說的衝擊,那麼美股表現說明什麼?可能性不外有三:一、投資者關注全球第二大新興國慘況及其對世界經濟的潛在影響;二、統計顯示,美國10%人口掌控逾80%股票,資本利得稅倍增對富裕階層的打擊足以危及股市;三、不論美股因何而挫,投資者皆樂意逢跌買入。從這點着眼,有銀士稅負加重、印度疫禍骸人聽聞等內外因素,都成了「趁低吸納」的最佳藉口。
老畢傾向認同第三個可能性,正因如此,在下才會於近文中提出今天的3%等同昔日10%,主張以新思維看待「調整」(correction)。大家或許認為在下過於樂觀,但作為交易者,最重要的是學會在海量資訊、諸般證據中權衡輕重(weight of evidence),歸根結柢就是尊重市場。
搵食容易日子不再
倘若只憑主觀意願盲目睇好,我就不會建議各位留意必需消費品、房託、公用等防守型板塊會否進一步轉強,並密切注視黃金、美債、日圓等避險資產是否單純的跌唔落就彈,發展下去會否別有洞天(見上周五〈Young Tech揩嘢 Old Tech撈嘢〉)。
防守相對進取板塊浪低於浪的走勢近周有終止跡象,惟無礙美股於指數層面屢創新高。證諸美國以至歐洲等成熟股市的市寬(market breadth),股份參與度並沒有惡化。由此可見,部分投資者也許基於某些原因加強防禦,但單憑這點便認定風險資產轉勢,防守型板塊取代增長、周期任何一方成為市場領導者,未免過度敏感且不符事實。
作為重要情緒指標,相關板塊後續發展必須密切跟進,惟到目前為止,投資者感受到的主要是「搵食」不像先前般容易,可是話得說回頭,誰能期望股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都是艷陽天?
從製造、服務業,到通脹、就業、樓市,反映美國經濟強勁復甦的數據愈來愈多,惟債息不升反跌。老畢自問看不透背後因由,與其不斷蝕時間值,早前趁尚有微利已平掉美國長債ETF(TLT)認沽倉位,保留資金另覓機會。
農產品走勢呈突破
適逢近日檢討交易時發現Old Tech撈嘢,功課既已做了,食得唔好嘥,遂於拙文見報日把彈藥轉投《財富》美國500強榜上有名的電子組件及電腦產品分銷商Arrow Electronics(ARW),買入9月到期的價外Call,且看Old Tech強勢能否維持多幾個月,帶挈老畢「執番劑」。
講開weight of evidence,在下之所以繼續看好風險資產,另一重要原因乃商品強勢有增無減。若說債息掉頭令人迷茫,那麼與經濟、通脹高度關連的商品就有助撥開雲霧,美滙轉弱當然也是一道順風。4月19日〈虛幣狂熱遇緊箍咒 商品唞夠氣再展翅〉一文,老畢拿能源權重接近四成的CRB指數,跟33種商品期貨權重劃一的ASC EW33指數作對比,發現後者走勢明顯勝於前者。商品牛市較許多人想像全面,於此可見。
事隔一周,銅、鋁、鋼鐵等工業金屬佳態持續,惟論搶眼遠不及玉米、大豆等農產品。另一邊廂,破頂如食生菜的木材,上星期續創歷史新高。編製ASC EW33指數的美國市場研究公司All Star Charts索性「益街坊」,把農產品從其他商品中分拆出來,以獨立指數形式彰顯其強勢。參考【圖2】,此領域經過六星期整固後呈現突破,大有機會開啟新一波強勁升浪,相關概念股及ETF值得留意。
買市買股互有利弊
老畢說過,這段日子板塊輪動變成新舊經濟輪流波動,並無實實在在的趨勢可見,美股卻於指數層面持續破頂,買市除笨有精。然而,閣下若有興趣又不嫌麻煩,押注心水股贏錢帶來的滿足感,自非簡單買入指數基金可比。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上市的兩大木材相關ETF,代號皆貼題易記,一為WOOD(iShares Global Timber & Forestry),一為CUT(Invesco MSCI Global Timber),可惜兩者持倉都找不到自己鍾情的木材股Resolute Forest Products(RFP)和Louisiana-Pacific(LPX)。在下的錢放哪裏,畫公仔不必畫出腸了吧?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