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港版納指」預測名單 黃國英:中長期難取代恒指



隨着市場憧憬中概股回流香港,恒指公司亦預告將打造「港版納指」,並於下周一(20日)公佈新指數的詳情,預料有關選股機制及成份股即將揭曉。雖然恒指一直被視為港股大市指標,然而一直為人詬病「有波幅無升幅」,「港版納指」消息一出,令市場熱議恒指地位或朝不保夕。然而,一眾專家認為恒指根深柢固,重要性或被淡化,但不會輕易被取代。他們預計,新指數可衍生更多相關ETF和期貨,吸引資金流入相關股票。
「港版納指」難取代恒指
彭博數據顯示,由年初至周四(16日),50隻恒指成份股中,僅9隻對恒指有升幅貢獻,當中騰訊(700)最多,貢獻873點升幅。相反,滙控(005)則拖低恒指1,142點。恒指至今累跌3,219點,表現遠遠跑輸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數、恒生港股通新經濟指數及恒生中國新經濟指數。

雖然大市近年熱衷炒科技股,但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認為,中長期都難以取代恒指,「如果係咁嘅話道指一早就被納指取代咗啦,呢個擔心就唔使太擔心,係會越來越少咁囉。」他續指,金融股未來亦轉型,有出現更多如中國平安(2318)此類互聯網金融服務的股票。

黃國英認為,「港版納指」將淡化恒指的重要性。他指出,港版納指有兩大價值,第一可對沖風險,例如倉位持有騰訊、阿里巴巴(9988)的投資者,在跌市時卻不想沽實物股票,可選擇沽指數期貨對沖下行風險。第二,於不熟悉個股的外國投資者而言,與指數掛鈎的相關產品如ETF,便是其入門選擇,「等於我哋去買納指啲基金,依家蘋果388蚊、Facebook 200幾蚊,咁你點買啊?你又唔知買乜Q,咁唔好買啦,買QQQ(納指100 ETF)咁啦!」他亦預料,相關的ETF產品屆時會分薄盈富基金(2800)的資金。

加上,恒指正式落實改革,容許「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公司被納入恒指及國企指數的選股範疇,阿里、美團和小米料最快在8月染藍,可平衡恒指新舊經濟股比重,或為未來走勢帶來動力。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肯定地稱,新指數「無可能」取代恒指。他認為指數間各有各好,「好似中國多咗個創業板,細板都可以做中國納指,你睇吓佢有冇代替咗啲咩嘢,佢冇代替到」。
指數權重集中「ATMX」 須待中概股回流方成形
恒指公司稱,「港版納指」會參考納指作為藍本,一般港人常聽的納指是「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成份股是所有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掛牌的股票,而「納斯達克100指數(納指100)」更偏重科技股,並設有選股機制,包括須在納斯達克獨家上市(2004年前於美國其他交易所上市可獲豁免)、上市兩年、市值為納指首100位,及非金融類的股份等。

雖然「港版納指」的成份股數量及選股準則仍未公佈,但市場已視由阿里巴巴、騰訊、美團(3690),及小米(1810)組成的「ATMX」為成份股大熱,近日「ATMX」股價更齊齊破頂。但若以納指100作為藍本,二次上次的阿里、京東(9618),及網易(9999)或不在名單上;黃國英則認為新指數不會考慮兩地上市及上市滿2年的要求,「如果係咁就不如唔好搞,索性變騰訊指數啦!」

然而,黃國英認為「ATMX」的總市值大幅拋離其他科網股,目前已達12萬億元,將佔新指數過半權重,嫌略為「頭重尾輕」,或須待在美上市的大型中概股回流,新指數才會成形。近日,市場傳出百度、拼多多,及嗶哩嗶哩正計劃回港上市,距離指數成形或不遠矣。

黃國英續指,納指100及標普500指數亦面對權重集中的問題。以納指100為例,首3大公司亞馬遜、蘋果公司、及微軟已佔指數34.5%權重,但由於勝在成份股數目夠多,可以分散權重。
首批成份股至少30隻
雖然香港科技股數目不及美國,但自上市改革以來,港交所(388)開綠燈容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有盈利生物科技股、及二次上市公司來港上市,未來或有更多中概股回流,科技板塊版圖日益擴大。黃國英認為成份股固然越多越好,他預料首階段至少納入30至50隻成份股,除「ATMX」外,金山軟件(3888)、金蝶(268),及生物科技股將率先被納入。
按市值排名、與科技網絡相關的行業,本報統計50間很大機會被納入成份股的上市公司,當中包括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7月15日的收市價計,總市值約20萬億元,但首10大股份已達78.3%,相信波動必然會比恒指較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