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油氣巨頭再砸百億氫能源謀劃遠方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2-06-27/doc-imizmscu8892192.shtml?cref=cj

儘管商業化前景尚不明確,但趁早開始投資開發,在競爭中先佔一個位置總沒錯。

今年6月以來,雪佛龍、道達爾、英國石油公司(bp)三家企業相繼在哈薩克斯坦、印度和澳大利亞佈局氫能項目,引起各界關注。

跨國能源巨頭氫能大項目不斷

6月8日,美國油氣巨頭雪佛龍與哈薩克斯坦國家石油天然氣股份公司(KMG)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雙方計劃合作在碳捕獲、利用和儲存(CCUS),以及氫氣、能源效率提升、甲烷管理和碳財務披露方法等低碳項目的開發潛力。

雪佛龍新能源總裁Jeff Gustavson表示,低碳的能源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雪佛龍將與KMG合作探索低碳商業機會,並幫助推進哈薩克斯坦能源轉型。

儘管此前被認為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腳步緩慢,但雪佛龍近期多次表態稱,將加大投資推動能源轉型。

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雪佛龍首席執行官Mike Wirth就表示,公司已經看到了可再生天然氣和氫能為股東帶來巨大回報的潛力,未來的低碳領域的投資也將集中在這些部分。包括碳捕捉等領域在內,雪佛龍相關投資將超過100億美元。

6月14日,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能源(Total Energies)宣布,將收購印度企業Adani New Industries Limited(ANIL)25%的股權,用來打造綠氫生態系統。道達爾能源計劃,到2030年可以實現每年生產100萬噸綠色氫氣的目標,以及約3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

據當地媒體報導,ANIL計劃在未來10年內投資500億美元,創建全球最大的綠色氫能生態系統。

6月15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公司同意收購澳大利亞綠氫開發項目“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REH)”40.5%的股權,並成為該項目的運營商。該收購的總金額並未公佈,但有媒體預計總價值將超過300億美元。

(8.510, 0.16, 1.92%)

作為當前全球最大的油氣生產商之一,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巨頭沙特阿美也計劃在氫能產業佈局,除了使用天然氣生產藍氫之外,也將探索利用國內豐富的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生產綠氫,在未來的“氫能”時代繼續承擔能源供應者的角色。

相較於傳統油氣產業的高利潤,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利潤及資本回報都要遜色不少,但不少大型油氣企業為了未來轉型的潛在需要,同時也為了向越來越堅持綠色轉型的投資者交代,開始了廣泛的風光儲氫等產業的佈局。

(5.390, 0.05, 0.94%)

(4.100, 0.02, 0.49%)

中石油經研院能源戰略所高級工程師高慧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為了應對未來可能的業務轉型,不少石油公司都在氫能產業進行了相應的佈局,但在力度上有所區別。從目前來看,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仍是主力能源,但不是永續能源,目前全球能源轉型的節奏和方向都還尚不確定,氫能也是其中的一個方向之一。

高慧表示,石油公司基礎設施更完備,制氫儲氫、危化品管理等方面都擁有相對的優勢,這是他們發展氫能產業的有利條件。

氫能產業化前景如何?

儘管氫能在全球範圍內的熱度越來越高,投資項目也遍地開花,但綠氫項目的投資耗費巨大,其商業化前景也尚不明確。尤其是2月東歐地緣政治衝突爆發以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價格飆漲,能源供應緊張的時代,引發了人們對於部分經濟體能源轉型是否過於激進的討論。

有石油央企內部人士透露,石油公司未來的業務方向會向清潔化轉型,但石油和天然氣業務可能不會完全消失;對於一些公司前期是否設定了過於激進的氫能發展計劃,其內部其實也有一些反思。

從各地的產業政策規劃來看,基本還是聚焦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與現有的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氫燃料電池車在短途交通運輸車輛領域並沒有太多優勢,長途運輸車輛、重卡等反而是突破的方向之一。

除了能源屬性本身以外,氫能在航運、儲能、鋼鐵、環保和建材等領域也有廣泛的應用空間。

在此前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蒂森克虜伯全球CEO瑪蒂娜·默茨女士就表示,蒂森克虜伯已經成為全球少數幾個可以提供吉瓦級別氫能生產技術的供應商之一,公司也在利用綠氫推動鋼鐵產業綠色轉型。

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技術公司之一,西門子能源也在氫能領域有著諸多投資項目,涉及電解水製氫設施供應、天然氣機組摻氫燃燒等。

目前,氫能產業尚不成熟,需要大量的研發與資金投入,在氫能製備的效率、儲存運輸、關鍵設備的成本和國產化等領域,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發突破。

近日,在機械工業出版社和中國氫能聯盟聯合主辦的“雙碳”背景下的氫能產業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氫能聯盟戰略指導委員會彭蘇萍向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表示,氣候問題為中國相對複雜的能源結構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氫能可以使得高碳能源低碳化,與中國的能源體系互相融合,並有助於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的發展。

彭蘇萍表示,未來應加強氫能產業的部署以及應用場景的開發拓展,加強核心裝備設施的研發,推動“產學研用”合作交流與平台的整合。

清華大學教授、國際氫能協會副主席毛宗強則認為要著重關注氫能的安全利用,培養專業人才、加強科研力量並製定完善相關的安全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來看,氫能還是一個很新的行業,研發投入資金消耗量很大,算經濟賬肯定是不划算的,這就需要整個產業鏈各個主體都參與進來,也需要政府的培育和扶持。

從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的角度來看,氫能產業的發展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做好統籌與規劃,各個產業鍊和相關部門之間協調發展,不能單打獨鬥。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作者:彭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