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日前從外地返港,途經倫敦及法蘭克福,雖然航班數番延誤,最終大致順利。抵港後須在機場接受重重檢疫程序,機場職員和政府人員皆很「熟手」,整個過程十分流暢,前後不用一小時,還有專用旅遊巴士接送入境者到隔離酒店。在回港航班上,最感意外是有不少外籍洋人同機,他們有的來港讀書做研究,有的公幹做生意。旅程中得悉內地當局已把入境隔離檢疫要求由「14+7」大幅縮減至「7+3」,香港據說也將放寬至「5+2」,有助吸引更多人「漏夜趕科場」來港鍍金或掘金,重新鞏固本港國際地位。
機場滿意度受防疫拖累
倫敦希斯路機場及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近日狀況頗為混亂,筆者兩程航班皆延誤個多小時,一來因為歐美「解封」後民航需求報復式反彈,二來各國機場及航空公司皆面臨人手短缺(疫情期間裁員後,重新招聘及訓練需時),以致不少航班臨時被取消,稍為延誤或許相對上已屬「順利」。
在法蘭克福轉機時,原本有兩個多小時空檔頗為充裕,但因上一程航班延誤,變成只得一個多小時轉機。該機場出名面積巨大,轉機過程被形容為「法蘭克福長跑賽」,筆者與一班同途乘客由B區閘口抵埗,立刻奔赴Z區轉機閘口,中間還須再過一次安檢關卡,排隊人數不算多,卻因職員不足,只有少於半數手提行李X光機運作,過程耗時甚久,令人冒汗。最終我們幸運地在登機閘口關閉前約5分鐘抵達,可是登機後不久,機長遺憾地宣布,有20多名乘客趕不上,其轉機行李則已進艙,須花時間卸下,意即他們「行李轉到機,人轉唔到機」,很大可能因為被安檢關卡耽誤太久。
這趟轉機可謂格外緊張,事關以往即使錯過航班,最多改搭下一程或翌日班次,大不了另外買張新機票;但在香港現行嚴格檢疫政策下,「改搭翌日航班」不只需要重做核酸檢測(有效期僅48小時),機位亦因「熔斷機制」一票難求,最要命是隔離酒店居住日期也須相應延後,惟房間供應極之緊張,臨時臨急「有錢都訂不到」,幾乎不可能改期。筆者一位朋友原定6月中旬從英國返港,身在機場之際,被航班延誤打亂一切安排,現在最早只能預訂到8月中旬隔離酒店,歸期延遲足足兩個月。
降落赤鱲角機場後,須在不同關卡查驗核酸檢測、疫苗紀錄、隔離酒店訂單等相關文件,並即場接受一次抗原測試,而機場職員和政府人員都相當「熟手」,暢順及清晰地向入境旅客給予指示,所有流程接近「零等待」,前後不需一小時便已坐上旅遊巴前赴酒店。
Skytrax日前公布最新全球機場排名榜(按國際旅客滿意度評分),香港國際機場由去年第十位急降至第二十位,首次跌出十大(2011年曾高居第一位);但根據個人感覺,赤鱲角機場從設計、衞生、舒適到效率,皆不比巴黎戴高樂(今年排名第六位)、倫敦希斯路(13位)等國際機場遜色,近年旅客滿意度大跌或多或少被防疫政策拖累。
在回港航班上,接近半數乘客是畢業或放暑假歸家的本港年輕人,充滿青春氣息,也有部分講普通話人士;稍感意外是看到不少洋人臉孔,大約佔兩成乘客。在十多小時航程中八卦攀談,得悉其中一批年輕外籍乘客乃赴科技大學(HKUST)做交換生或者深造研究,另外一些人則來港出差或營商。談及嚴格檢疫要求,尤其須於酒店隔離7日,他們都怨聲不絕。但為什麼還是願意「硬食」?自然因為香港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優勢依舊 仍須努力維繫
舉例說,根據QS最新排名,本港有5家大學躋身全球百大,港大、中大、科大更分別位居21、38、40位,比不少Ivy League、Russell Group國際精英名校更高;對於很多歐美高材生來說,有機會赴本港3家Top 50大學交換或研究都能為履歷鍍金,有助日後求職或進一步深造。此外,香港仍是大批國際企業的亞太區總部所在,多年來奠下的脈絡根基並非一時三刻可以遷移;為了事業發展及掘金賺錢,願意排除萬難來港的外籍行政人員和企業家依然大有人在。由此看來,最近不少港人移民海外之際,也有人「漏夜趕科場」。
當然,香港這些優勢不一定能夠持久,必須自身努力維繫。近日盛傳港府擬把入境檢疫隔離要求由現時的7日改為「5+2」,即是首5日居於檢疫酒店,後續兩日可以在家自行隔離;「7改5」看似差別不大,卻至少可令檢疫酒店供應更為鬆動,紓緩回港人士及國際旅客「搶不到房」之苦。
隨着內地剛把入境隔離要求由「14+7」大幅縮減至「7+3」,逐步加大對外「通關」料屬大勢所趨。香港也應該在防疫之餘持續優化入境政策,更進一步重新融入國際交流體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