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高天佑: 中國再無厲以寧

 https://hk.news.yahoo.com/%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4%B8%AD%E5%9C%8B%E5%86%8D%E7%84%A1%E5%8E%B2%E4%BB%A5%E5%AF%A7-194000330.html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以92歲高齡逝世,他在1986年提倡股份制改革,成功推動國企平穩轉型,引入現代企業管治制度,釋放中國經濟動力,對於改革開放功不可沒。適逢中國經濟現在再度面臨難關,地方財政赤字嚴重(甚至有公安廳被「追電費」),醫保基金、養老金缺口巨大,亟需再一次改革突破,惟看不到有新的「厲以寧」大膽提出具體方案。

倡股份制改革 奠經濟根基

話說在八十年代中葉,改革開放已啟動數年,但大量國有企業構成沉重包袱,這些國企效率低落,卻佔據着社會大部分資源及行業專營權,不利於中國經濟發力追趕。當時主要有兩派意見,激進派建議「震盪療法」,廢除所有國企,轉公為私,以「短痛」避免「長痛」。保守派則認為國企屬中國社會主義家底,廢國企等於「全面走資」,更會造成社會及經濟混亂,動搖國本。

時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主任的厲以寧主張採取「中間落墨」,在1986年提出股份制改革,既保留國企的「國有」屬性,同時引入現代企業管治制度(包括董事會、職業經理人、政企分工、股權分置等)。該建議當年獲得最高領導人鄧小平、中共總書記胡耀邦、國務院總理趙紫陽等採納並實行,成功推動大量國企轉型為具有競爭力的現代企業,為中國經濟奇蹟奠定根基。

厲以寧乃中共建政後首批大學生,1951年考進北大經濟系,受業於馬寅初、陳振漢、羅志如等留美學者。隨後中國先後爆發大躍進、大饑荒、文革等風波,厲以寧在際遇及思想上皆受衝擊,曾經下鄉勞改多年,所見所聞讓其明白「中國要富強,人民要過上好日子,看來不能再依靠計劃經濟的模式了」。厲以寧後來又憶述,文革十年帶給他的感悟是,「無論什麼境遇下,我都堅持自己的觀點。可以不說話,但不要說假話。」

自1955年起,除卻下鄉勞改,厲以寧長期在北大經濟系資料室從事編譯工作,歷時逾20年,他形容為「坐冷板凳」,卻因此有機會接觸大量國際經濟學期刊,緊貼世界思潮。文革期間的親身見聞結合現代經濟學理論,讓他苦苦思索適合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而股份制改革正是其厚積薄發、對症下藥之一項及時倡議。

股份制改革建功後,厲以寧名氣日隆,備受當局器重,自1988年起連續3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其後又出任3屆全國政協常委。他還獲委以重任,主持起草《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等改革開放重要法案,並參與推動農墾制度、金融體系、民營經濟等範疇改革。身為北大殿堂級學者,厲以寧桃李滿門,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前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昊等,都曾經是他的學生。

厲以寧逝世後,內地朝野反應微妙。北大表示已成立治喪工作組,《新京報》、中新社等小部分官媒作出大篇幅報道,新華社、《人民日報》、CCTV等一線央媒未有太多着墨。民間方面,由於厲以寧活躍期在1980至2000年代,現今年輕網民對他欠熟悉,不過在微博、知乎等平台上都有人追憶這位經濟學家,且提出「重拾厲以寧精神」。

經濟再臨難關 亟待突破

事實上,中國現今經濟再臨難關,增長動力疲弱之餘,地方財赤嚴重、債台高築,醫保基金及養老金皆被視為存在巨大缺口。人行前行長周小川上周六(2月25日)在一個論壇上直言,中國養老金缺口確實比較大,並面臨可能是全世界最尖銳的老齡化趨勢,必須盡快補救和改革,「不要認為養老問題還有拖延的機會,以後再做選擇會更艱難」,但他沒提出具體改革方向。

隨着稅收及賣地收入下滑,地方政府「缺水」兼自身難保,打從去年開始,多地傳出公務員減薪和欠薪,部分城市公交服務停運。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上周六甚至遭當地供電局公開發函「追電費」,被指累欠48萬多元人民幣,屢催未繳,須立刻「清數」,否則於本周一(2月27日)斷電。儘管廣西公安廳急忙「找數」,強調是「一場誤會」,惟事件難免令人更擔心地方財政狀況。

然而,面對眼前困局,內地經濟學界近年似乎「萬馬齊瘖」,罕見有學者像當年厲以寧般大膽提出觸及根本的改革建議。作為14億人口大國,中國從政府、學院到民間,肯定不乏人才,不太可能沒有人青出於藍。相對而言,現今中國已富起來,行事方式更劃時代,各類事情都有明確方向,或許厲以寧再世也會很清閒。

高天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