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高天佑 【新聞點評】供銷總社鐵飯碗 社區食堂大鑊飯

 https://hk.news.yahoo.com/%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4%BE%9B%E9%8A%B7%E7%B8%BD%E7%A4%BE%E9%90%B5%E9%A3%AF%E7%A2%97-%E7%A4%BE%E5%8D%80%E9%A3%9F%E5%A0%82%E5%A4%A7%E9%91%8A%E9%A3%AF-192000389.html

中共二十大閉幕後,內地有兩項最新政策廣受關注,一是前身與「人民公社」有關的「供銷總社」提出「恢復重建」,擬在全國建立5萬個站點;二是中央政府下令所有城市設立「社區食堂」,對民生服務「大包辦」。獨立來看,該兩項政策未必值得大驚小怪,諸如日本、新加坡、歐洲等都有類似惠民措施。但結合「國進民退」、「內循環」、「共同富裕」等近年發展方向,難免令部分人聯想到改革開放之前的計劃經濟和物資配給,擔心要走「回頭路」,甚至想像可能為「打仗」做準備。

供銷總社全稱為「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成立於1949年,屬國務院正部級單位,主管全國合作事業,在1950至1970年代曾經是人民公社的重要後勤機構。自改革開放後,民間資本開始進入民生物資的採購、物流、零售等領域,供銷總社逐漸淡出幕前,「存在感」愈來愈低。

包辦民生惹無限聯想

不過中共二十大於10月22日閉幕後,供銷總社在10月25日發出招聘公務員通告,「歡迎廣大有志於投身供銷合作社事業的優秀青年踴躍報考」;該機構官網又提出「恢復重建」全國供銷社架構,擬在農村建立5萬個站點。

與此同時,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建部)在10月31日發布《關於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國城市各自選取3至5個社區開展「完整社區」試點,對民生服務「大包辦」。具體而言,該些社區除了幼兒園、託兒所、老年服務站、醫療服務站等設施,還將配建社區食堂、便利店、菜店、理髮店、洗衣店、藥店、維修點、家政服務網點,每百戶居民擁有綜合服務設施面積不低於30方米。

上述兩項政策廣受關注,一來緊隨中共二十大閉幕後發布,被部分人視為代表着「新時代」發展方向;二來,這些措施或多或少令人聯想到「舊時代」的人民公社、大鑊飯、糧票、配給制度,擔心可能要走回頭路。因此,該兩個消息不只在YouTube、Twitter等「牆外」輿論平台引起熱議,還在「牆內」的微信、微博和知乎掀起廣泛討論,可說是近期繼防疫政策後的最熱門話題。

面對議論紛紛,內地官員及官方媒體相繼「解畫」。例如《人民日報》旗下微信公眾號「俠客島」發文指出,供銷總社其實一直沒有「消失」,早自2010年起進行市場化改革,該系統去年總銷售額達6.26萬億元人民幣,跟阿里巴巴(09988)不遑多讓。因此,該文判斷,供銷總社招聘公務員絕不意味「重走老路」、「放棄市場化路線」,對此有所擔心的人「真是想多了」。

此外,內地《財經》周刊引述住建部官員表示,建設完整社區、社區食堂主要為了服務長者,事關全國城市的老舊小區有不少老人居住,他們平日生活、看病、買菜、煮飯都面臨不便,完整社區正可提供一站式服務,例如讓老人毋須買菜和開火,每日在家門口便能「吃上熱乎飯」。對於有些人猜測當局擬取代民營餐廳、重回大鑊飯年代、今後食飯要用糧票,該官員強調「完全是誤會」。

事實上,正如「俠客島」文章所言,內地的供銷總社確實從未消失,只不過不再活躍於城市,在農村依然扮演重要角色,包括向農民銷售種子、農藥等物資,以及統一收購農穫,有點像日本、歐洲等地常見的農業合作組織。

資料顯示,供銷總社截至去年底有逾45萬社員及3.9萬員工,作為如此龐大的國營機構,像其他政府部門,每年年尾都會發布「鐵飯碗」公務員招聘通告,今年亦不例外,豈料「例行公事」變成為大新聞。

新時代方向尚待觀察

關於建設「完整社區」,根據住建部政策原文,確未提及要取代民營服務,其宗旨為「補齊社區服務設施短板」,「與15分鐘生活圈相銜接,為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務」。最多人留意的「社區食堂」部分,政策文件其實只提到一句,尚無任何具體內容,例如這種食堂是否「免費」和「國營」,抑或將會招標經營,有點似香港和新加坡附建於政府街市的熟食中心,不一定等於「大鑊飯」。

總的而言,這兩項政策單獨來看均不值得大驚小怪,問題是結合內地近年種種發展趨勢,包括「國進民退」、「鐵拳監管」、「內循環」、「共同富裕」等等,難免令人浮想聯翩,這亦反映現時民情有幾敏感。甚至有部分人猜測,加強供銷總社、建設完整社區皆有助於控制物資配給,或屬戰備體制之一環,為「打仗」做準備。例如台海可能於數年內爆發戰火,中國屆時將面臨物資緊張,在非常狀況下不能依靠市場體系,由國家指揮的供銷總社和完整社區便可大派用場。

講到底,中國在二十大後「新時代」方向備受關注,但單憑一兩項政策未必能看出端倪,有機會「捉錯用神」。各界適宜再觀察一段時間,起碼待明年春季全國兩會舉行、更多重要職務落實人選,並留意改革開放、共同富裕、新型舉國體制、新冠防疫等重大政策如何發展,方可較有把握地捉摸到中國今後5年、10年何去何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