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堅持說,美國反對在關鍵信息系統中使用華為技術,完全是出於對安全的擔心——比如華為可能在其產品中安裝“後門”,以及中國政府與中國高技術公司的密切關係等。
當然,兩國之間的商業競爭可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畢竟,信息技術對全世界的經濟前景至關重要。
但是,是否還有其他因素?這會不會是一場遠遠超出傳統貿易戰的巨大博弈,而我們目前看到的只是其第一場戰役?
多年以來,中國的崛起,以及隨之而來的世界經濟重心東移、美國國力相對衰退,早已成為國際評論家的談資。但這些趨勢本來就難免造成摩擦。現在,美國已經開始反擊。
美國反擊
美國政府發言人開始將“全球競爭的新時代”掛在嘴邊。最初的焦點集中在軍事上——美軍不再將反恐和局部戰爭作為重點,而是開始為大國之間的軍事衝突作準備,並將俄羅斯和中國視為競爭對手。
但是,在美國與中國的爭鬥之中,經濟是一個根本因素。特朗普(川普)政府似乎已下決心使用美國的經濟力量,不僅要限制華為這樣的中國公司,還要迫使北京開放國內市場,並改變其長期以來飽受在華西方企業詬病的監管行為。
在北京看來,這是美國在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這種看法可能是正確的。
但這場爭鬥涉及的決不只是經濟行為和商業市場。這是一場關乎兩國國力之根基的搏鬥,將產生巨大的戰略影響。換句話說,西方正在漸漸重新認識一條基本的法則——經濟實力是國家力量的基礎,也是軍事實力的前提。而北京對此法則早已了然於心。
兩個多世紀以來,這個道理在西方早已成為不言自明的常識。十七世紀的軍事革命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商業和經濟實力助長了軍事技術的革新,從而在十七和十八世紀催生了海上殖民帝國;在十九世紀殖民帝國通過鐵路擴張。
全面競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徹底取代英國,成為西方世界的霸主。當時的世界上,一度只有一個擁有核武器的超級大國。當然,蘇聯曾試圖在政治和經濟模式上與美國競爭,但最終無法維持其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當蘇聯共產主義體制崩潰以後,美國再次成為唯一一個能夠在全球範圍內行動的軍事大國。但現在看來,這個“單極時刻”只維持了很短的時間。
美蘇在冷戰期間的對峙可能有些借鑒意義。這不是因為美蘇爭霸與今天中美之間日益升溫的緊張局勢相似,而是因為兩者完全不同。目前的中美經濟爭端,歷史上並沒有先例。
在冷戰中,蘇聯的經濟基本上與西方隔絕,其技術發展受到限制,除了在幾個關鍵領域之外,科技比西方相對落後。西方對蘇聯實行貿易限制,阻止各種技術流入共產黨陣營。
中國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中國經濟和製造業體量巨大,而且完全融合於國際經濟系統之內。要想將北京隔離於關鍵經濟部門之外,現在恐怕已經為時過晚。中國崛起的步伐幾乎是獨一無二的。差不多十年前,美國經濟總量還是中國的三倍。而現在情況已經完全變了。
現代美國還從未有過規模相近的經濟競爭對手,有能力超越美國的對手更是聞所未聞。中國的崛起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儘管可能已經太遲,但這個挑戰已經促使美國從根本上重新認識經濟競爭,將經濟實力重新擺在其應有的位置上,將其看作是國家戰略和國力的最主要基礎。
中國人一直都懂得這個道理。十九世紀,中國是西方擴張和掠奪性貿易的犧牲品。中國人還記得這段歷史。但在西方,鴉片戰爭和法國占領越南北部的軍事行動都已幾乎被遺忘。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與一連串國家建立緊密的經濟聯繫。其目的不只是打入國外市場,獲取原材料,更反映出中國的戰略考慮。中國長期以來致力於在全球各處購買和擴建重要港口設施,也促進了這個戰略的實施。
中國將經濟發展看作是國力的關鍵決定因素,推行“一帶一路”就是為了保障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
中國推行“一帶一路”,是因為中國領導人知道,儘管美國和日本目前是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但長遠來看,這種關係不一定會持續。中國已經進入了擁有數十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市場。中國經濟儘管目前遇到困境,但一位消息靈通的美國中國問題專家告訴我:“他們有大量工程人才,有專注的領導人,有市場導向,還有具有前瞻性的視野。”
特朗普總統似乎已經下決心要製止來自中國的競爭。美國已採取一系列措施,以限制中國引進美國技術,阻止中國進入美國經濟的重點部門。
遏制中國
但是他能不能成功呢?我們不知道,特朗普將維持他目前的做法,還是會像他經常做的那樣,突然轉向。他最近曾說在華為問題上有可能讓步,這似乎顯示,他的外交政策戰略性較少,而更具交易性。但這個問題不只影響特朗普本人,美國今後的幾任政府都將面臨同樣的挑戰。
但這還只是短期內的問題。美中戰略競爭的關鍵要素將持續存在。要促使美中經濟脫鉤,就必然對雙方都造成短期甚至長期的損失。但尤其令人擔心的是,日益惡化的經濟衝突可能會蔓延到安全領域,引發軍事衝突的危險。不管是擦槍走火,還是故意挑起,都可能導致局勢惡化。
特朗普的國內政治對手中,許多人都同意中國是一個“問題”,但他們不同意特朗普採取的解決辦法。他們認為,國際經濟體系需要更新,貿易和安全法規應該涵蓋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他們擔心,特朗普推行的戰略過於狹隘,民族主義色彩太重。
他們還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應該團結盟國。如果中日之間、中歐之間和中美之間的貿易糾紛被分割開來,分別應對,北京就將佔上風。
曾幾何時,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基本政策是試圖使其成為國際體系中的一個“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就是說,如果中國遵守國際普遍承認的經濟規則,它就會被國際社會接納。
但現在,中國已經崛起,而且勢不可擋。中國對國際規則有了自己的看法,這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目前,許多人都在討論如何遏制中國。但是,這也提出了一個問題:中國是否已經大得無法遏制了?
2 則留言:
總結:中國或成為最大贏家
是的,多看不同媒體, 不同各度, 才可以多點受明現在世界發生的事...師兄/姐...下次請留個名字, 方便溝通。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