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公司週一公佈諮詢結果,將同股不同權(WVR,下稱W股)及第二上市公司,納入為恒生指數和國企指數的選股範疇,市場憧憬阿里巴巴(9988)、美團(3690)和小米(1810)有機會在下一次季檢「染藍」。在諮詢揭盅前,相關概念股已偷步炒上,究竟往後走勢會如何?對恒指影響是好是壞?
新選股權重佔比上限5%
恒生指數為免出現一股或兩股獨大的情況,目前恒指個股上限設定為10%。比重上限系數每季計算一次,以騰訊(700)為例,市值超過4萬億元,而且股價屢見突破,目前佔恒指比重達11.77%,意味下次季度檢討時,將需要重新調配至10%,變相被動基金需要沽出持股。
根據今次新選股範疇,將W股和第二上市公司在指數之上限為5%,是相對審慎的做法,對市場衝擊較細,惟長遠而言,估計未來仍有機會上調空間。
考慮流通市值計算
恒生指數是採用流通市值加權法計算,今次恒指公司提到,在同股不同權公司中,一股多票將視為非流通股,而第二上市公司市值,除了不計算非香港股本,由預託人持有作為海外預託證券的香港股本,亦會被視為非流通股。
根據中央結算系統(CCASS)持倉量推算, 阿里巴巴在本港註冊股份為47.5億股,市值接近9,800億元,理應輕易達到5%比重上限。然而,當中約32.6億股是由花旗銀行持有,後者為阿里巴巴美國存託股(ADS)的存託人。若然不計花旗在港的持股入流通股份,阿里巴巴的流通市值只有3,000億元水平,預期佔恒指3.5%。
恒指大規模改革 提升認受性
2006年2月,當時仍稱為恒指服務公司的恒指公司,宣佈納入中國企業H股為恒指候選股份,將恒指成份股數量由33隻增至38隻。期後,大型H股愈來愈多,2007年宣佈恒指成份股增至50隻。2014年,將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納入為恒指可選股份。
試想像,若然當年沒有將H股納入成份股當中,目前恒指會是什麼景況?相信答案顯現易見,就是缺乏代表性。以目前恒指成份股比重分佈分析,H股佔9隻,佔比達26.4%。撇除外國公司,恒指50隻成份股,涵蓋本港股票市場主板上市公司中,約47%的市值和45%成交額。
新興經濟為發展大趨勢,W股及第二上市股有份「染藍」,才能增加恒生指數的認受性,更可提升恒指平均市盈率,改善指數長期被低市盈率股份,包括內銀股和地產股佔據的詬病。
阿里「染藍」 尚有一關?
阿里巴巴目前的市值、行業等因素,「染藍」可謂指日可待。不過,現時恒指成分股,均在港股通名單內,而中證監仍未開綠燈將阿里巴巴納入港股通,故有關問題仍有待解決。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經理黃智慧(trurywong@kingston.com.hk)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
(以上評論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站立場。投資者須注意投資涉及風險,價格可升可跌甚至變成毫無價值。投資者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詳細閱讀有關之風險披露聲明及相關文件。EsquireHK.com屬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Group(SCMP)旗下業務,而SCMP為阿里巴巴持有,特此聲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