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8日 星期三

畢老林: 科技龍頭走下神壇 昔日優勢今日死穴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155454/%E7%A7%91%E6%8A%80%E9%BE%8D%E9%A0%AD%E8%B5%B0%E4%B8%8B%E7%A5%9E%E5%A3%87+%E6%98%94%E6%97%A5%E5%84%AA%E5%8B%A2%E4%BB%8A%E6%97%A5%E6%AD%BB%E7%A9%B4

 

6月7日,周二。老畢上星期四在〈價值陷阱聽得多 增長陷阱諗過未〉中提及,過去一年美股已用事實告訴投資者,增長陷阱(growth trap)比價值陷阱(value trap)更難防。「有米落鑊」欄主阿米讀後有感,在其大作〈發夢股難變周期股 勿墮溝貨陷阱〉裏,從年輕散戶對科技股跌市的反應探索同一現象,質疑沒有定下「認錯線」的逢低買入策略是否明智。

米兄着眼點落在那些深受發夢一族愛戴的科技股,惟不忘提醒股民,千禧科網泡沫爆破後,強如微軟也要苦等16年始重返家鄉,說到黯然處,笑曰堪比楊過與小龍女的「十六年之約」。

十年春夢一朝醒

同樣是科技股,微軟、蘋果等龍頭跟夢想型股份畢竟屬兩個層次,「十六年之約」警惕價值雖半分不減,但時代不同環境大異,必須因應投資市場近年的獨特發展,為大型科企終於走下神壇作更全面的分析。

新冠疫潮造就了大批靠概念一飛沖天的科技股,搶了巨企不少風頭,但深入地看,自從金融海嘯最黑暗時期過去後,正如米兄所言,多年放水並未引發通脹,就連被正統經濟學界視為異端邪說的現代貨幣理論(MMT),一度也能登堂入室,龍頭科企市值這些年以驚人速度膨脹,很大程度拜此所賜。若謂疫後發生的種種粉碎了這場「十年春夢」,那麼在背後支撐着科技巨企只升不跌神話的諸般假設,自然亦得認真檢討。

五大因子集一身

首先,屈指可數的龍頭(FAAMG、FANG……視乎投資者喜歡把哪幾個英文字母放進組合)長年累月跑贏大市,令散戶和基金經理不約而同對它們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過去十年八載,投資市場盛行按「因子」(factors)劃分投資風格(investment styles),科技巨企不論置身哪個領域,都能如魚得水。這意味着它們享有近乎「百搭」的優勢,任何投資風格皆非買不可。科技龍頭在美股主要指數中市值本就最高,在更多被動(passive)資金源源流入下,巨企市值焉能不「恐怖」如哥斯拉襲地球?

從「因子」角度出發,老畢略加思索,發現在市況逆轉前,科技龍頭至少符合五種投資風格的要求:一、大市值(large-caps)如假包換;二、增長(growth)有目共睹;三、大戶散戶愛不釋手,波動性確保不會亂套(low volatility);四、穩如泰山的藍籌地位結合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兩者相加等於優質(quality);五、股價長升長有,說明動能(momentum)充沛。

真的要數下去,恐怕還不止這些,但歸根究柢,科技巨企所以能視周期如無物,全賴低息低通脹創造的特殊環境持續十年有餘,唯一可觸發「短路」(short-circuiting)的,只有宏觀經濟背景出現根本性轉變。不幸得很,這就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債市實質利率回復正數,更可看作戳破神話的最後一根稻草。

明白科技股何以步下神壇容易,惟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投資社群,好景時只管參與,對這台像「自動波」般運作的機器一旦短路有何後果,只怕從未深思。舉個例,由全球首富到大行老總,有頭有臉之輩近日爭相就美國經濟瀕臨衰退張聲示警,順理成章,愈來愈多投資者急於為逆境作部署,積極尋找足以抗衡衰退的股份。經驗和直覺告訴大家,擁有強勁資產負債表的企業秤高一線,沿此路進,估值已降至較合理水平的科技巨企應屬不錯選項,可是矛盾之處正正就在這裏。

通脹強勢回歸前,數大龍頭撐起美股半邊天,走到任何按因子歸類的「水域」皆大受歡迎。如今形勢有變,這種猶如「百搭」的特質不再無往而不利,集增長與強勁資產負債表於一身,反會為科技龍頭帶來「身份危機」,令投資者在押注時舉棋不定,不知當優質股買好,抑或當增長股避好。

風水輪流轉

千禧科網泡沫爆破距今22年,「因子」一類元素當時恐怕只有學術界才有興趣討論,廣泛應用於實戰乃多年後的事,但有一點今昔相通,那就是風水輪流轉。科網爆煲後,周期股與科技股強弱互易維持了好一段日子,微軟苦等16年方見家鄉,與此不無關係;再看今天,科技板塊兵敗如山倒,美股最強不過能源。背景雖不一樣,現象卻相同。

老畢一度寄望資金大舉回流Big Tech,自作聰明以為可以front-run個市,最終得靠油股「救回一命」,可見趨勢一旦開始不會話完就完,直至通脹利率確認見頂,宏觀形勢返回原點,市場才真正具備條件重新洗牌。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