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兩類投資者你屬哪類?


5月12日,周二。新冠肺疫不僅摧殘世界經濟,投資市場也被病毒弄致「精神分裂」。本報「資金流向」專欄是日列舉了兩組數字,清楚反映身處鐘擺兩端的投資者對前景看法有多分歧。

一、自3月下旬以來,美股展開強勁反彈,主要指數已收復黃金比率61.8%甚至78.6%的跌幅;也就是說,單以指數而論,美股離歷史高位較3月低位更近。

二、美股反彈儘管似虎多過似貓,卻阻止不了資金繼續湧進貨幣市場基金避險。

到底是樂觀派天跌落嚟當被冚一廂情願,抑或悲觀派把萬事萬物想得太灰?這個問題鑽下去,老畢恐怕也會「思覺失調」。然而,市場本就充斥着不同意見,投資風格和風險胃納亦因人而異,重要的並非樂觀派與悲觀派誰對誰錯,而是搞清楚閣下屬於哪一類投資者。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能以一個更「貼身」的角度思考資金流向,又可深入一點理解市場正在發生什麼,從中更可發現對某種結論愈肯定,以開放態度對待市場便愈難。

美股之所以能在數星期內收復大跌後逾半失地,一個重要原因是資金追捧權重高影響力大的指數成分股,說白了就是無人不識的科網巨頭。若把範圍進一步收窄,只看五大(FAAMG)佔比近半的納斯特100指數,你甚至會懷疑投資者是否不知新冠為何物。該指數於美股最波動的2、3月從頂至底雖下滑29%(跌幅少於標普500指數),惟此刻離歷史高位不足半成,年初以來錄得6%升幅,一年回報更超過兩成。

Why own anything else?

疫潮肆虐美國兩三個月,五大今年竟沒任何一隻錄得跌幅,回報由4%至29%不等。經歷如此巨大震盪,眾龍頭不單絲毫無損,股市兩極化較疫前反而變本加厲,既然如此,除了市值最大的科技股外,投資者還需要擁有什麼?(Why own anything else?)

正路地想,這種投資思維當然不值得鼓勵。舉個簡單例子,標普500指數市值自2014年起以每年7.7%的步伐增長,同期FAAMG市值總和年均升幅達21.6%。這個勢頭一旦持續下去,不出七年,五大佔標指比重將由目前約兩成倍增至一半,長此下去,parts豈非大過sum?那明顯不可能,但不管五年前、三年前還是今時今日,太早蓋棺論定都要吃大虧。瘟疫橫行後,Why own anything else恐怕比鑼鼓聲還要響亮,對科技以外板塊不屑一顧者恐怕愈來愈多,說不定閣下也是其中一位。

第二類投資者剛好相反,眼見美國幾乎一夜間多了3000萬人加入申領失業救濟行列,百業不知何年何月才復常,不論央行放幾多水、政府推出多少輪紓困措施,都無法改變此輩認為大蕭條勢必重臨的定論。既然世界變得了無希望,唯一值得投資的只有一張結結實實的床褥,好把所有現金一股腦兒放進底下。

現金放進床下底

如果第一類投資者的心態可以用Why own anything else來形容,那麼第二類就少了個else字。在他們眼中,世界只會循最壞的方向發展,除了床褥(可能還有罐頭和槍械),Why own anything at all?資金不理美股狂瀉或急彈,一窩蜂湧入貨幣市場基金,名為避險,某程度上與把現金堆進床下底實無多大分別。

老畢既非第一類亦非第二類,只能承認自己是一個「無知」的投資者。猶記得,兩三年前與戰友老徐消夜,在下便以斬釘截鐵的口吻否定科網龍頭有本事無限期發育,此等巨企這些年來為股東創造的驚人財富,小弟自然無福消受。然而,經過世紀疫禍,普天下恐怕再無貨真價實的recession-proof企業,迫使資金進一步追捧FAAMG這個次佳選擇。

時刻保持開放

市場不一定對,但作為投資者,任何時候都不要過於肯定某種想法,否則市況發展跟個人預期差距愈大,閣下便愈容易覺得全世界錯晒只有自己啱。

應該問的不是Why is everyone else wrong about the market,而是時刻警惕自己:What if I'm wrong about the market?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