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各大分析機構紛紛發表「2023年X大驚奇預測」,最新有全球最大私募基金集團黑石(Blackstone)。有趣的是,該集團預言的「十大驚奇」驟眼看來相當樂觀,例如估計中國經濟增長5.5%、中西方關係緩和、俄烏停戰、馬斯克「搞得掂」Twitter等等,似乎是「驚喜」多於「驚嚇」。這或反映在主流投資者眼中,2022年近乎「衰到貼地」,2023年可望「谷底翻身」。惟當市場上大多數人看法相近,反而可能潛伏「黑天鵝」風險。
黑石渣打大摩看法相近
黑石副主席韋恩(Byron Wien)每年初公布10 Surprises預測,向來備受關注。他今年的十大預言如下:
一、美國聯儲局持續加息,直至實質利率轉正;
二、美國經濟陷入溫和衰退;
三、投資市場在年中觸底,掀起類似2009年的大反彈;
四、現代貨幣理論(MMT)喪失支持,因為財政赤字帶來通脹;
五、美元持續強於日圓和歐羅,有利於增持日本和歐洲資產;
六、中國GDP增長5.5%,重建與西方經貿關係;
七、油價(WTI)年內跌至50美元;
八、俄烏戰爭在下半年停火;
九、馬斯克帶領Twitter重返經營正軌;
十、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提名戰,出現令人矚目的新名字。
縱觀韋恩的十大預測並不驚奇,甚至偏向樂觀。事實上,Surprise這個英文字本身屬中性,既可「驚嚇」也可「驚喜」。據韋恩解釋,他定義的「驚奇」乃指坊間認為發生機會不多於三分之一、但他覺得機率超過50%的事件。韋恩行走江湖多年,每年10 Surprises不會標奇立異,「準確率」亦向來不低,例如他去年預告「標普500指數回落,但調整少於20%」、「價值股跑贏成長股」、「美國防疫政策年底前復常」、「金價年內升逾20%」、「油價(WTI)升穿100美元」、「核融合技術出現突破」、「ESG投資更趨主流」等,命中率基本上達70%。
在黑石之前,已有兩家大行分別發表了「驚奇」預測,其中渣打預告:
一、聯儲局減息2厘;
二、油價跌至40美元;
三、Bitcoin低見5000美元;
四、歐羅兌美元回升至1.25;
五、Nasdaq指數暴跌50%;
六、美元兌人民幣回落至6.4;
七、俄烏停戰,糧食價格下降15%;
八、拜登遭眾議院彈劾,影響民主黨2024年大選選情。
摩根士丹利則估計:
一、中國疫情為全球帶來通縮(deflation)壓力;
二、聯儲局停止QT緊縮;
三、但聯儲局不會減息;
四、歐洲央行在下半年減息;
五、金邊債券(gilts)跑輸整體債市;
六、日本央行維持現狀;
七、英國經濟復甦;
八、移民潮令加拿大樓市避免大跌;
九、聯儲局重新檢視2%通脹率目標;
十、英鎊及歐羅債券通脹均衡點(息差)將創新高。
總的而言,從黑石、渣打到大摩,各大投資機構的2023年「驚奇」預言大致上相當「正路」,主要是圍繞聯儲局加息、中國疫情、俄烏戰爭、油價走勢等問題推敲,並未有很令人側目之wildcard估計。畢竟在現今資訊爆炸年代,很難找到什麼重要事情尚未被充分談論,就算分析者有意拋出「大膽預測」,也很考「創意」。
應思考榜單外「黑天鵝」
根據「黑天鵝理論」創始人Nassim Nicholas Taleb定義,黑天鵝風險通常有三大特質,首先相關事件在絕大部分人視野之外,事前無法估算;其次,該事件一旦發生將帶來巨大衝擊;最後,同類事件發生後便具有可預測性,短期內不會再成為黑天鵝。
換句話說,當一些風險在年初各類「驚奇預測」裏頻頻出現,往往便意味該些風險已被市場充分預期,反而不太可能產生「驚奇」效果。因此,投資者觀看各種「驚奇」榜單之際,更應思考有什麼事情「榜上無名」,那才更可能構成最大潛在風險。這又有點像「薛丁格的貓」理論,當一種風險可被觀測,通常反映其危險程度降低。
《孫子兵法》有云「多算勝,少算不勝」,意思是一個軍師在開戰前盡量預想各種可能情況,務求算無遺策,減少遇上「驚嚇」的機會,其「贏面」便相應提高,反之則恐怕「輸多贏少」。同樣道理,投資者在年初應該設想各種可能風險,最起碼待事情真的發生時不致手足無措,令黑天鵝對你來說不太「黑」,那就是「多算」之價值。由此角度看,各類驚奇預測亦值得參考,「估」了些什麼很大程度上比「估中」與否更加重要。
高天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