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從Tesla看中國外交戰略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5%BE%9Etesla%E7%9C%8B%E4%B8%AD%E5%9C%8B%E5%A4%96%E4%BA%A4%E6%88%B0%E7%95%A5-194200076.html

Tesla周一股價再創新高,事關在周末公布了兩大重磅消息,首先是2020年交付量達到50萬輛,遠勝市場預期;其次為新車Model Y在中國定價33.99萬元人民幣,遠比預計為低,震動全球車業。這兩宗消息背後源自同一因素,就是Tesla上海廠房效率高、成本低,不但能在中國「平價賣車」,更已反過來向歐洲出口新車,印證Tesla兩年前押注在中國建廠大獲全勝。這亦能解釋歐盟為何急於簽署「中歐投資協定」,否則歐洲車廠在最重要的中國市場恐怕「車尾燈都望唔到」。

先講最新數據,Tesla原本把去年交付量目標定為50萬輛,意味着按年增速36%,但一來這個目標頗為激進,二來去年疫情導致美國廠房多番停產,車市也大受打擊,所以Tesla去年上半年交付量僅18萬輛,未及「目標」40%,大行分析師對於全年「達標」看淡,充其量最樂觀只有約45萬輛交付量。

豈料Tesla在周末公布去年交付量為50萬輛,不但順利達標,更遠勝市場預期上限。據分析,此番「驚喜」主要受惠於上海廠房貢獻了約16萬輛產量,已經接近美國廠房產量之50%。

上海廠房造就大贏家

須知道,Tesla上海廠房在2019年1月才動工興建,儘管「極速」推進工程,到2020年1月才正式交付第一輛車,Tesla及外界原本都預算需要循序漸進提升產能,估計全年產量僅約10萬輛,惟最新數據意味着產能爬升超乎理想,特別是在疫潮中,更令人意外。這可說再一次展現中國「世界工廠」之勞動力及產業鏈優勢,配合「趕工狂人」、Tesla老闆Elon Musk,簡直是「姣婆遇着脂粉客」,難怪產生驚人效益。

上海廠房產能勝預期,該廠新車不但供應中國本地市場,更已開始向歐洲出口Made in China新車,實屬Tesla去年交付量達標之最大單一因素。

據中國乘用車協會(CPCA)最新數字,Tesla上海廠房11月出廠量達2.2萬輛,比10月大增78%,正反映該廠產能突破,卻尚未全面發揮潛力,由於其設計產能為每年50萬輛,兼且去年9月已開始擴建,最多可把產能增至100萬輛。據美國電動車媒體electrek.co引述Tesla內部消息估算,上海廠房2021年產量可達55萬輛,佔Tesla總產量(90萬輛)逾60%,將成為最重要的第一大廠。

追本溯源,在2018年中美關係緊張、「脫鈎論」甚囂塵上之際,中國政府把上海臨港自貿區86萬方米巨型地皮(相當於兩個香港迪士尼樂園),以9.7億元(人民幣.下同)售予Tesla,「半賣半送」之餘,更安排中資銀行向Tesla提供200億元低息貸款,這筆錢相當於建廠成本(約100億元)的一倍,換言之,Tesla可把部分貸款額調到歐美周轉,堪稱「又食又拎」。同時,中央又批准Tesla成為首家100%外資擁有的車廠,毋須跟中資夥伴分享利潤和技術。

政策「超級大禮包」以外,Tesla還着眼於中國的勞動力及產業鏈本土化紅利,據聞上海廠房的本地零件比例(按成本金額計)已達70%,包括最昂貴的電池,現時主要向寧德時代(300750.SZ)採購。

憑着國產化降低成本,Tesla亦能在中國以「超低價」賣車,剛公布其最新SUV車款Model Y在中國定價33.99萬元人民幣,較此前預售價格驟降30%,等同「七折賣車」,不但低於該車款在歐美市場定價,甚至比蔚來、理想、小鵬等中國品牌的所謂「同級數」電動SUV更便宜。

若能以30多萬元買到一輛Tesla全電動SUV,相信沒太多人願付更高價錢去買中國牌子,今次開價對市場的震撼可想而知。內地媒體報道,Tesla公布減價後一日內,在中國已新增逾10萬輛訂單,蔚來官網且一度down機,據估計因為太多準買家「變心」cut單(但蔚來已否認有「嚴重退單潮」,僅稱Tesla減價「帶來一些壓力」)。

歐盟急與華簽投資協定

無論如何,Tesla憑着上海車廠之澎湃產能、低廉成本,相信可在中國市場大有斬獲,尤其擁14億人口的中國,私家車滲透率顯著低於歐美成熟市場,再加上中國政府擺明車馬推動電動車普及,所以國際車業一致認為中國將是最重要的電動車市場,可說是「得中國得天下」。而Tesla率先在中國攻城掠地,不但可進一步擴大規模效益,更能搶佔自動駕駛技術先機。

這亦能部分解釋歐盟為何「力排眾議」,包括不顧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勸阻,急於跟中國簽署中歐投資協定。事關BMW、Benz、Volkswagen等歐洲車廠現已被Tesla電動車步步進逼,更不容在中國這個最重要市場遭到拋離,否則「車尾燈都望唔到」,恐怕連參與競爭的入場券都失去。

中歐投資協定其中一大重點,正是中國承諾大幅度開放汽車市場,包括准許歐洲車廠好像Tesla般全資經營,至於平價賣地、低息貸款、購車補貼等政策優惠,亦「有得傾」,故歐盟即便面對意識形態、人權問題等分歧,再加上美國施壓,仍很難向這些吸引力say no。

中國以往奉行「市場換技術」戰略,不過現時自主研發實力漸厚,「換技術」已非當務之急,中國願意進一步開放市場,乃為了換取繼續融入「國際大循環」,避免「去中國化」成為現實。特朗普執政四年對中國窮追猛打,又呼籲製造業回流美國,始終難阻Tesla赴華設廠成為大贏家,反映中國市場對歐美商界多麼吸引;拜登上台後不論想「圍堵」抑或「脫鈎」,都會面對挑戰,除非有足夠誘因或阻嚇力,說服商界「戒急用忍」。量達2.2萬輛,比10月大增78%,正反映該廠產能突破,卻尚未全面發揮潛力,由於其設計產能為每年50萬輛,兼且去年9月已開始擴建,最多可把產能增至100萬輛。據美國電動車媒體electrek.co引述Tesla內部消息估算,上海廠房2021年產量可達55萬輛,佔Tesla總產量(90萬輛)逾60%,將成為最重要的第一大廠。

追本溯源,在2018年中美關係緊張、「脫鈎論」甚囂塵上之際,中國政府把上海臨港自貿區86萬方米巨型地皮(相當於兩個香港迪士尼樂園),以9.7億元(人民幣.下同)售予Tesla,「半賣半送」之餘,更安排中資銀行向Tesla提供200億元低息貸款,這筆錢相當於建廠成本(約100億元)的一倍,換言之,Tesla可把部分貸款額調到歐美周轉,堪稱「又食又拎」。同時,中央又批准Tesla成為首家100%外資擁有的車廠,毋須跟中資夥伴分享利潤和技術。

政策「超級大禮包」以外,Tesla還着眼於中國的勞動力及產業鏈本土化紅利,據聞上海廠房的本地零件比例(按成本金額計)已達70%,包括最昂貴的電池,現時主要向寧德時代(300750.SZ)採購。

憑着國產化降低成本,Tesla亦能在中國以「超低價」賣車,剛公布其最新SUV車款Model Y在中國定價33.99萬元人民幣,較此前預售價格驟降30%,等同「七折賣車」,不但低於該車款在歐美市場定價,甚至比蔚來、理想、小鵬等中國品牌的所謂「同級數」電動SUV更便宜。

若能以30多萬元買到一輛Tesla全電動SUV,相信沒太多人願付更高價錢去買中國牌子,今次開價對市場的震撼可想而知。內地媒體報道,Tesla公布減價後一日內,在中國已新增逾10萬輛訂單,蔚來官網且一度down機,據估計因為太多準買家「變心」cut單(但蔚來已否認有「嚴重退單潮」,僅稱Tesla減價「帶來一些壓力」)。

歐盟急與華簽投資協定

無論如何,Tesla憑着上海車廠之澎湃產能、低廉成本,相信可在中國市場大有斬獲,尤其擁14億人口的中國,私家車滲透率顯著低於歐美成熟市場,再加上中國政府擺明車馬推動電動車普及,所以國際車業一致認為中國將是最重要的電動車市場,可說是「得中國得天下」。而Tesla率先在中國攻城掠地,不但可進一步擴大規模效益,更能搶佔自動駕駛技術先機。

這亦能部分解釋歐盟為何「力排眾議」,包括不顧美國候任總統拜登勸阻,急於跟中國簽署中歐投資協定。事關BMW、Benz、Volkswagen等歐洲車廠現已被Tesla電動車步步進逼,更不容在中國這個最重要市場遭到拋離,否則「車尾燈都望唔到」,恐怕連參與競爭的入場券都失去。

中歐投資協定其中一大重點,正是中國承諾大幅度開放汽車市場,包括准許歐洲車廠好像Tesla般全資經營,至於平價賣地、低息貸款、購車補貼等政策優惠,亦「有得傾」,故歐盟即便面對意識形態、人權問題等分歧,再加上美國施壓,仍很難向這些吸引力say no。

中國以往奉行「市場換技術」戰略,不過現時自主研發實力漸厚,「換技術」已非當務之急,中國願意進一步開放市場,乃為了換取繼續融入「國際大循環」,避免「去中國化」成為現實。特朗普執政四年對中國窮追猛打,又呼籲製造業回流美國,始終難阻Tesla赴華設廠成為大贏家,反映中國市場對歐美商界多麼吸引;拜登上台後不論想「圍堵」抑或「脫鈎」,都會面對挑戰,除非有足夠誘因或阻嚇力,說服商界「戒急用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