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 星期四

扎克伯格為什麼這麼痴迷元宇宙?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10-28/doc-iktzscyy2182468.shtml

媒體報道稱,Facebook會在本週更改公司名字,成立一個新的控股公司並以元宇宙命名,以體現Facebook未來的元宇宙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原先的Facebook將作為子公司存在,就像是谷歌和控股公司Alphabet的關係。

不管Facebook會不會改名,看起來扎克伯格進軍元宇宙的決心都異常堅定。

Facebook本週發佈財報之後,扎克伯格又雙叒叕宣告了他進軍元宇宙的決心。按照他的規劃,今年Facebook將分別列出核心的廣告業務部門和AR/VR研發部門Facebook Reality Labs(FRL)的財務數據。這樣做的目的,也和當初谷歌重組類似。

單獨列出不同業務的財報,是為了向投資者清晰展示Facebook核心廣告業務的營收盈利狀況,以及未來前沿技術研發部門的投入情況;避免FRL的高額投入拖累了廣告業務部門的盈利狀況。當初谷歌重組為控股公司Alphabet,主要目的就是不想無人車、機器人、生命科學、光纖網絡等眾多需要高額投入,暫時又沒有盈利前景的新興業務拖累了谷歌和YouTube等日進鬥金的現金牛業務財報。

扎克伯格要效仿谷歌,是因為他準備在元宇宙研發上不惜血本地投入重金。他在財報後電話會議上表示,單是今年FRL就可能會導致Facebook運營利潤減少100億美元。而且預計未來幾年每年都會投入更多的資金。由於要加大人員和基礎設備投資,明年Facebook的總支出將增長270億美元,達到970億美元;而網絡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等資本支出將增長80%。他宣佈要在歐洲招聘1萬名工程師,進行元宇宙相關的研發。

扎克伯格此前就表態,Facebook要在五年之內轉型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就在上個月,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宣佈要在未來兩年投資5000萬美元,與全球諸多合作伙伴的研究人員攜手探索元宇宙的技術落地和生態建設,以包容和賦權的方式打造「有責任感」的元宇宙平臺。

不得不承認,扎克伯格的商業嗅覺遠超常人。他總能看到未來的商業格局和巨大回報,而不太在意眼前的投入是否合理。此前的數筆戰略收購證明瞭扎克伯格的長遠戰略目光。

2012年Instagram剛以5億美元的估值完成融資,扎克伯格就直接拍出10億美元拿下了這個僅有10多名員工,連營收模式都沒想明白的創業公司。現在Instagram估值已經超過了千億美元,還給Facebook掃清了迄今最大的競爭對手,這或許是史上最為成功的收購案例。2014年他更是花了190億美元買下了WhatsApp,再次讓世人大跌眼鏡。雖然WhatsApp到現在也沒有特別明確的商業模式,但是Facebook吞下一個活躍用户10億級別的IM應用,鞏固了自己在社交領域的主導地位,後來的估值增長是數千億美元級別,遠遠超過了這筆收購付出的代價。

現在扎克伯格要每年損失百億美元來All In元宇宙,是因為相信這就是未來的方向,他要提前進行戰略佈局嗎?

元宇宙顯然是今年美國科技行業的最熱詞彙。這個詞當然不是今年才出現,最早出現在1992年的科幻小説《Snow Crash》,小説講述的就是人類未來生活在虛擬空間的故事。但元宇宙這詞真正引發熱議還是在過去半年,主要是因為科技巨頭的高調投資,吸引了各界關注和熱議。

谷歌搜索的趨勢明確揭示了元宇宙今年的兩波熱度。4月中旬是第一波關注高峯,主要是因為一系列基於NFT的虛擬土地交易,投資者用真金白銀換來購買不存在的虛擬世界土地。4月11日在Decentraland平臺上,有人用57.2萬美元收購了4.12萬平方米的虛擬土地,創下了銷售記錄。(吐個槽,過去一年硅谷房價飆升了近四成,沒想到虛擬空間的房價漲價更猛。在哪裏都住不起。)

而7月份之後的第二波熱度則是來自於扎克伯格。他在Facebook上一季度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高調宣佈Facebook要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要用親民價格的頭戴顯示器吸引更多的用户,豐富虛擬現實的內容與使用場景,打造一個擁有上億級別用户的虛擬現實新平臺。此後,扎克伯格就成為了元宇宙概念最大的推動力。而最近一波谷歌搜索趨勢則完全來自於扎克伯格的Facebook轉型宣言。

終極互聯網形態

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元宇宙?或許2018年科幻電影《頭號玩家》(Ready Player One)可以作為一個樣板。就像是那個被稱之為「綠洲」的虛擬世界,未來某一天我們也可以沉浸在這個互動式虛擬現實世界裏 ,以一個虛擬化身進入數字世界,在裏面生活交友、遊戲逛街、互動冒險,就像是電影裏面的場景人物一樣身臨其境。

這個升級版的虛擬世界就是扎克伯格所説的「元宇宙」。換句話説,這其實是一個融合了融合了AR/VR、5G、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技術的大包裝概念,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我們所能設想到的互聯網終極形式。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暢想,「未來民眾每天都會置身於元宇宙之中,在裏面購買虛擬服裝玩具和諸多不同體驗。我們的目標就是(打造這樣一個平臺),幫助合作伙伴成員觸及十億級別用户和千億美元級別的虛擬商務」。

當然,在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宣佈元宇宙藍圖的背後,也有其他考慮因素。科技行業從來不缺少新概念,這個領域就是需要一波又一波的新熱度來帶動持續關注和不斷投資。幾乎每隔一兩年,科技巨頭和創投行業都會推出一個又一個新的熱詞,介紹新奇的前沿技術,展示未來的生活願景,投入巨資打造生態,推高股價與市值。

還記得前兩年Facebook推出的Libra計劃嗎?扎克伯格雄心勃勃地要組建一個全球去中心化的加密支付體系嗎?這個超主權貨幣項目的野心並不亞於現在的元宇宙,甚至可能實現「全球金融無國界「的夢想,也一度給Facebook的股價帶來了明顯提升。

但是,在各國監管部門的合力打壓下,Facebook不得不在去年無限期擱置了Libra項目。在這樣的情況下,「元宇宙」或許是扎克伯格在Libra願景泡湯之後尋找到的下一個概念。

此外,Facebook又雙叒叕面臨着了內外交困的諸多醜聞與壓力。他們也希望有新的行業投資積極新聞,轉移外界對自己丑聞的注意力,向外界展示他們希望打造一個負責任平臺的願景。此前,Facebook前員工曝光了公司內部研究報告,顯示這家社交網絡巨頭明知道自己平臺和算法產品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危害,引發社會動盪和矛盾衝突,卻為了自己利益選擇無視公眾利益。

在財報會議上扎克伯格對這個問題基本選擇了逃避態度,將責任推還給了社會。「這不是社交媒體的責任。Facebook不管怎麼做,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也不能平衡各種不同的價值觀。」不過,美國國會和聯邦司法部門已經宣佈計劃就此展開調查,未來一年扎克伯格還會遭受來自政界的施壓。

同樣不可迴避的是,因為蘋果iOS隱私新規定限制了Facebook跟蹤用户信息推送定向廣告的能力,Facebook的營收增長已經受到了影響,上一財季營收增長放緩。Facebook COO桑德伯格承認,公司低估了蘋果隱私新規帶來的影響,公司廣告業務面臨着進一步的不確定性。

顯然,在現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扎克伯格和Facebook都需要大力推廣元宇宙這個未來概念,就像是幾年前的Libra計劃一樣。即便是將未來的控股公司改名為元宇宙公司,也是順理成章。

實現還要幾十年

不過,拋開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實際考慮,元宇宙的真正落地前景又如何呢?現在熱捧元宇宙概念的主要是兩個羣體,他們的關注點和需求點有所差別,投入的方向也有明顯不同。

一波人關注的是虛擬世界的圈地和交易。他們熱衷於通過NFT和加密貨幣買賣炒作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元宇宙虛擬資產。Decentraland和The Sandbox這樣的NFT平臺聚集了諸多鏈圈和幣圈投資者,動則投入不菲的資金通過加密貨幣收購和交易虛擬世界的土地等資產,也帶動了虛擬房價的持續飆升。

而另外一個羣體則是以Facebook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和生態相關公司,他們關注的是如何提高AR/VR的技術水平,儘可能降低體驗障礙,吸引更多的用户入場,打造和實現虛擬世界的內容建設,如何在裏面工作生活娛樂互動。

除了Facebook這樣的平臺,遊戲公司或許是另一個熱衷於元宇宙進行提前佈局的市場。Epic Games和Roblox這樣的公司巨頭已經在嘗試在自己的視頻遊戲裏面舉辦演唱會,遊戲玩家可以通過自己的虛擬形象參加活動。這也可以被算是某種初級形態的元宇宙體驗。與此類似的是,Facebook也在2019年收購了一家西班牙的雲端視頻遊戲開發團隊Play Giga。而微軟在今年斥資75億美元收購視頻遊戲公司ZeniMax Media。

Facebook今年推出了基於VR平臺Oculus的遠程會議應用Horizon Workrooms,這可以被視為扎克伯格在元宇宙初期的一個探索性應用場景,如何在虛擬世界裏進行工作協同。但受限於Oculus Quest 2目前的硬件水平,試用者只能完成一個短時間的公司會議。要讓用户長時間投入虛擬世界,還需要AR/VR硬件的飛躍性提升。

目前的AR/VR市場依然處於起步階段,僅僅靠Facebook、索尼、HTC等幾家公司是無法真正普及VR產品的。市場傳言蘋果或在未來兩年發售自己的AR/VR設備,或許只有蘋果這樣的消費電子巨頭入場之後,才能真正帶動虛擬世界的軟硬件生態繁榮,無論是蘋果自己平臺還是其他平臺。市調公司Statista預期,明年全球AR/VR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092億美元,而2023年AR/VR設備的全球出貨量或將達到6860萬部。

很明顯,如果沒有Facebook、谷歌、微軟、蘋果、英特爾、高通、英偉達等巨頭投入研發帶來的技術突破,沒有AR/VR、5G網絡、雲計算、遊戲等諸多生態軟硬件的整體提升,那麼元宇宙依然只是小眾互聯網重度用户口中津津樂道的未來,沒有足夠的用户基數就無法吸引更多的生態建設者。而那些NFT技術的虛擬資產跑馬圈地也只會是自己圈子裏的炒作。

如果説元宇宙是未來的風口,但這個風口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起風吹起來,則是一個未知數。科技行業討論人工智能已經有半個世紀了,科幻電影描繪機器人也有幾十年歷史了。

實際上,科技行業每隔一兩年就有新概念出現,但並不是每個新概念都能落地,也不是每個新願景都能成為現實。不少新技術概念都需要十多年,甚至數十年的技術不斷積累和持續突破,需要配套生態環境的逐漸完善。諸多環節,缺一不可。扎克伯格自己也承認,元宇宙領域的研發投入並不會立刻帶來回報,或許要到未來十年才會看到新平臺的體驗。投行Jefferies分析師烏科維茨(Andrew Uerkwitz)認為,雖然他們也看好元宇宙前景,但完整的元宇宙版本可能要等待幾十年時間。

在整體條件沒有成熟之前,不少熱炒的新願景和概念都會因為過於超前,技術沒有到位,而陷入無法落地的困境,相關的項目不得不被暫時取消或是擱置,創業公司不得不面臨破產或出售的命運,就此陷入沉寂。AR領域有着太多這樣的案例,谷歌眼鏡在風光亮相發佈幾年之後,就被無限期擱置。

前幾年爆火的佛羅裏達創業公司Magic Leap一度憑藉幾個炫酷視頻,讓人以為虛擬和現實世界可以觸手可及,但最後卻爆出那只是加料電腦特效,與他們實際交付的產品體驗有着明顯的差距。由於產品缺乏落地場景,去年Magic Leap被迫宣佈全球裁員1000人,並專注於企業用户市場,甚至考慮出售公司。而ODG、Meta、Daqri等幾家曾經的AR之星創業公司早已經不知去向。

編輯/tina

免責聲明:本頁的繁體中文版由軟件翻譯,富途對翻譯信息的準確性或可靠性所造成的任何損失不承擔任何責任。

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