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提到傳奇選股名家彼德林治,最近的一篇《巴隆氏》訪問。據基金經理Ben Carlson近日文章提到,林治一篇90年代中的訪問中,對市場擇時(market-timing)的看法,更覺歷久常新。當時市場正經歷大牛市中的一個回吐,對此林治未見過分悲觀或樂觀,反提出投資者應注意的兩點:自己的風險胃納與時框。
「市場本身非常波動。本世紀已過95年,時為1996年中,暫時跌約一成。過去95年,曾有53次市跌一成或以上,但卻沒有53個下跌年份。有時大市先升26%,年終卻僅升4%,再來個一成的調整。53次一成或以上的跌浪中,15次跌幅多於25%。95年內15次,即約6年一次大跌。
沒人知道何時大跌,至少若有人知道,他們可沒告訴別人。我不記得有誰常常預測,而能命中多於一次。身處市場,要知道下跌必將發生。每隔數年一定見頂一次,並『調整』10%,這是快速損失一大筆錢的委婉說法。
熊市則是20/25/30%的下跌,同樣必將發生,也沒人知道何時開始。沒這樣的心理預期,就不宜待在股市。應市的關鍵器官,是胃(胃納),而非大腦。你能挺過這種跌幅嗎?你的投資時限是多少?1年還是10至20年?
如你有幸儲夠大筆學費,供來年子女進大學,現直接投入股市,只能搏一、兩年,那樣甚為不智,與買大細無異。你難以掌握一、兩年的走勢,股市長線的表現,卻站在投資者的一方。
真有餘力投資,下跌不應令你憂慮,反而成為一個機會。
緊記當時林治苦口婆心勸告,清楚了解自己狀況,早有心理準備的投資者,或可安度低潮。享受股票升勢的當下,不時檢視自己的風險胃納與投資時框,有其好處。
責編:Emm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