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日 星期四

生物科技股大熱!識得買一定買呢隻|吳瑞麟

生物科技股大熱!識得買一定買呢隻|吳瑞麟

生物科技股份走強

正如拙作《美股隊長手冊》多番強調,入手美股也好,美股交易所買賣基金(ETF)也好,股價跑贏標普500指數,才值得考慮。如參考《美》書教學,觀察兩隻雲概念ETF:First Trust Cloud Computing ETF(美股代號:SKYY)或Global X Cloud Computing ETF(美股代號:CLOU)的相對強度線(R/S Line),兩者相對強度於10月底左右同創52週新低,反映行業由相對強勢,變成相對弱勢。

常言道:「用箭當用長,買股當買強」,以簡單至極的相對強度線觀察,已能避免錯買弱勢行業。近日美股最熱板塊,當屬醫護(Healthcare),當中尤以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強勢冒起。自2000年,人類基因圖譜完成,至今近20載,基因治療已取得長足發展,不少基因相關的遺傳病、癌症等,已研發出突破性療法,並逐步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進入實用範圍。
生物科技亦因而成為大市中,盈利增長及價格動力非常強勁的板塊,備受注目。不過,2019年中大部分時間,生物科技板塊都跑輸納斯達克指數;當中一大原因,是4月份時美國參議員桑德斯提出「全民醫保」法案(Medicare for All Act),市場擔心會大削藥價,打擊生物科技股。當地政治氣候不利下,板塊亦沉寂大半年。這種情況並非特例,2016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莉選情看漲,加上業內巨企Valeant飽受醜聞困擾,當時板塊也如早前般受壓。

然而,自今年10月起,生物科技板塊相對標指強度,終於見底回升;價格亦創下52週新高,值得重新留意。要在生物科技板塊中,選取個股操作,相信是各板塊行業中最為困難。先不說沒有專業知識,理解各公司產品範疇,生物科技公司的本質,就是高風險、高回報,一旦研究有成,以致化成銷售額,自然身價十倍;相反,當研究失敗,或藥物未能獲批,即使是大型股,跳空下跌逾一、兩成,比比皆是。

美股生物科技ETF

故此進軍生物科技板塊,最好仍是使用ETF。生物科技ETF中,iShares推出的納斯達克生物科技ETF(美股代號:IBB),資產總值最大平均成交量最高,則為SPDR推出的標普生物科技ETF(美股代號:XBI)。個人偏好XBI,其持股數目118隻,雖少於IBB的215隻,比重卻較平均,最大持股只佔約3%,大半持股佔0.5至2.5%。

IBB偏向市值加權,大股如Amgen(美股代號:AMGN)、Gilead(美股代號:GILD)已分別佔8.6%、7.7%,表現受少數公司左右。回顧2016年至今表現,大部分時間都是XBI跑贏IBB;期內XBI累積總回報,為43%;相比之下,IBB僅得12%,可謂高下立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