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5日 星期三

【中芯股價】華為訂單帶動 728億市值中芯挑戰台積電兩萬億市值?

中美即將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惟兩國在科技產業鏈上卻進一步脫鈎,中國因而大力支持國產晶片的發展,早前傳中芯國際 00981 力壓台積電,奪得華為海思14納米晶片訂單,中芯的潛力已不容忽視,下一步的投資主題是,國內的芯片訂單會否轉向,中芯因而被迫出變成另一個台積電(台:2330)?

台積電與中芯雖然仍有兩代的技術分冶,但台積電的中國定單,有望成為中芯的發展潛力。翻查資料,台積電(中國)有限公司及台積電(南京)有限公司於於2018年度收入為176.6億元新台幣及69.1億元新台幣,單計兩廠台積電的中國業務收入達245.7億元新台幣(約當於63.86億港元),整體來自中國的收入為1757.9億元新台幣(約456億港元)。相比之下,中芯國際在2018年的中國總收入為19.9億美元(相當於155億港元)

至於整體收入,據2018年業績分析,台積電全球各地收入共1萬億新台幣(約2593億港元),美國地區為6328億新台幣(約1641億港元),為中國的2.6倍。中芯全年收入33.6億元,美國地區為10.6億美元(約83億港元),兩家企業整體規模相差甚大。

這亦意味着,若中芯能打起「中國芯」的旗號,一舉拿下台積電所有中國訂單,其收入有望再升。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芯在14nm制程晶片的生產技術上或已接近台積電,但在更高端的7nm制程、甚至是5nm制程的1技術上距離台積電仍有一段差距。

值得留意的是,7納米及10納米的訂單不是台積電的主流,僅佔2018年總收入的兩成,主力生產仍是16/20納米、28納米、40/45納米的製程。

若按市值對比,台積電的目前市值約2.3萬億港元;中芯市值則約728億元。後者市值僅約前者的三十分之一,其成長空間甚廣。但受礙於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台積電的一些主要美國客戶,如蘋果(美︰AAPL)、高通(美︰QCOM)、英特爾(美︰INTC)等未必願意轉投中芯,因為要面對額外的政治風險。此外,目前市場推斷中芯仍未具足夠能力量產7納米制程以上的先進晶片,而這也直接影響到其市場份額。

不過,隨着華為助力技術開發,中芯技術發展亦較預期快,據目前情況看來,中芯在中國訂單方面有着明顯的主場優勢,而隨着5G網絡時代的來臨,半導體及晶片的需求料隨之增加,中芯可望迎來一輪業績爆發期。

中芯國際股價周三收報14.4元,逆市升5.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