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縮短入境隔離日期」又再撻Q,據聞由於「紅黃碼機制」存在技術問題未能解決,當局上周五無法公布好消息。在剛過去周末,澳門及內地海南省分別出現由「黃碼」引起的混亂事件,正好反映此機制不容易準確落實;特別是在人口密集的香港,「黃碼」隨時可能遭就地「點穴」,令市民及旅客深陷不便,必須小心執行。
抗疫與振旅業存矛盾
先講內地海南島,隨着國家旅遊部上月出台多項政策支持旅遊業恢復發展,作為旅遊勝地的海南最近兩周吸引逾10萬人次暑期度假,當地酒店預訂率接近100%,市面人頭湧湧,旅遊業可謂久旱逢甘霖。但在上周六(8月6日),海南三亞市突然宣布「臨時性全域靜態管理」,意即「封城」,公共交通暫停服務,除了該市百多萬居民須留守家中,更慘是8萬多名正在當地旅遊的人士全部被賦「黃碼」,不但行程泡湯,亦無法搭飛機回家,被困於海南島,進退兩難。
由於遊客在海南只是短期度假,他們預先所訂的若干日酒店住宿,霎時間需要延長逗留,面臨「無處容身」。三亞市政府要求所有遊客留在原本酒店房間,隔離至少7日並接受核酸檢測證實陰性,方可轉為「綠碼」離開。至於期間額外逗留的住宿費用,須由遊客自行負擔,酒店將給予「五折」優惠。不過所謂「五折」乃按照官方正價計算,即減半之後,普遍仍較遊客在旅遊網站上預訂的房價昂貴,每晚收費動輒千多元(人民幣.下同),7日隨時多花逾萬元,還未計餐飲、改機票等開支。
這批旅客現時怨聲載道,事關他們正是響應當局「振興國內旅遊業」政策,才趁暑假去海南遊玩,沒料到失驚無神被禁足,度假變作受難。據內地媒體報道,三亞這次突然「封城」,源於該市自8月初至今已有800多宗新增確診個案(整個海南省病例更逾1100宗),形勢相當嚴峻,倘容許8萬多名遊客搭飛機離開,很可能引起全國大擴散,危及「動態清零」國家大局。由此角度看,抗疫政策和「振興旅業」免不了存在矛盾,三亞政府可謂「左右做人難」,被迫要求大批遊客「犧牲小我」。
澳門頻「封城」 港難跟隨
另一邊廂,澳門氹仔Grand Mart超級市場昨日下午突然被圍封,大批顧客被困店內,直至深夜仍未解封。事件由於澳門剛進入「防疫常態化」階段,主要採用「紅黃碼」機制進行「精準抗疫」;該超市一名麵包店員工昨被證實檢測陽性,其工作地點隨即列為高風險地區,須進行圍封管理,所有店內顧客也會被轉為「黃碼」。
澳門在抗疫方面向來採取比香港更嚴格政策,特別是對內地的「封城」及「紅黃碼」措施亦步亦趨配合,某程度上可算「好學生」,但這亦意味澳門經常需要「封城」或「半封城」,導致百業蕭條,濠賭業尤其叫苦連天。尚幸此前十幾年賭業興旺,澳門特區政府憑着博彩稅收入獲得雄厚家底,能透過不斷「派錢」等紓困措施與市民共渡時艱。可是香港特區庫房不及澳門當局「疊水」,未必能夠頻繁豪派現金或電子消費券,所以恐怕沒條件動輒執行「靜態管理」。
「密接者」定義拿捏考功夫
海南和澳門這兩個例子,恰好顯示「紅黃碼」機制要精準執行殊不容易。據港府消息,本港的「黃碼」在初期只覆蓋入境檢疫人士,但日後擬擴大至(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以本港人口密度之高,加上近期每日持續新增4000多宗確診個案,「密接者」料將牽連甚廣。例如某個大型商場若有麵包店員工確診,該商場數以千計工作人員及顧客可能立刻「變黃」,就算毋須「圍封管理」,這數千人又能否乘搭交通工具歸家?
反過來看,假若大幅縮窄「密接者」定義(例如僅限同住者),「紅黃碼機制」的抗疫效力又難免大打折扣,箇中界線如何拿捏,很考功夫。難怪港府「縮短入境隔離日期」連同「紅黃碼」措施面臨技術性問題,遲遲未能夠正式推出。
無論如何,特首李家超現時顯然把「與國際通關」放在較優先位置,縮短抵港隔離日數以及推出「紅黃碼」可謂勢在必行,問題在於如何兼顧抗疫與經濟效率。港府宜借鑑澳門及內地的實踐得失,避免對市民及訪客造成太多意料之外的不便。且看當局幾時可以解決所有「技術問題」,盡快公布下一步怎麼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