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3日 星期四

畢老林: 真鷹vs扮鷹 市場心裏有數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619359/%E7%9C%9F%E9%B7%B9vs%E6%89%AE%E9%B7%B9+%E5%B8%82%E5%A0%B4%E5%BF%83%E8%A3%8F%E6%9C%89%E6%95%B8

1122日,周三。聯儲局公布11月份議息紀錄,提及抗通脹若缺乏成效,局方將進一步緊縮,決策層且一致認為,利率在一段時間內將維持於限制性水平,美股隔晚終止五連升,三大指數各自微調。議息紀錄偏鷹,跟早兩日里士滿聯儲銀行總裁巴爾金(Thomas Barkin)聲稱通脹仍然很頑強、有理由長期維持高利率口徑一致。

然而,心水清的讀者想必記得,聯儲局月初議息後發表政策聲明,首次把金融條件(financial conditions)收緊放進其中,多位官員在整個10月份又輪流談及債息飆升降低了進一步加息的迫切性,自此以後,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從5厘水平大幅回落六七十個基點、美滙指數自107插至103,美股則逐步逼近年內高位,金融條件較810月寬鬆了許多。要說這份三周後始公布的會議紀錄有何睇頭,那必然與金融條件變動相關。

聯儲局花了不少筆墨談論債市震盪推高按揭利率及企業借貸成本,並嘗試為長債「期限溢價」(term premium)顯著上升尋找源頭,但隨着債息本月急速掉頭、美滙腳仔軟軟、股市漸呈亢奮,金融條件已從先前狀況極速扭轉。市場現在關心的是,轉變來得這麼快,對貨幣政策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換句話說,經過資產市場此輪全面反噬,局方會否逆市場之意,認真考慮再度加息。

管控預期效力弱

關於這個疑問,主席鮑威爾於議息後記者會上實已作過一番演繹,指金融條件緊縮必須持續不斷(persistent),對貨幣政策才足以構成影響。議息紀錄僅強調有必要繼續密切監察市場發展,講咗等如冇講。重要的是,美國近期揭盅的經濟數據反映通脹持續降溫、就業市場寒意漸現,決策者心裏明白,這個勢頭維持下去,目前政策便有過緊之虞。從這點着眼,市場炒利率見頂大概率沒炒錯。

問題是,投資者搶先一步,把目光放在明年減息,聯儲局若不引進一點點雙向政策風險(two-way policy risk),市場「獸性」勢必變本加厲,為抗通脹製造麻煩。明乎此,個別官員口風只管保持強硬,惟真鷹抑或扮鷹,大家心裏有數,故不要指望決策者宣稱抗通脹高奏凱歌,只要數據不出現驚嚇,放鷹管控預期效力只會愈來愈弱,淡友唯有寄望市場焦點突然且強烈地轉向經濟衰退,否則甚難奪回話語權。

相比去年6月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年升幅高達9.1%,最新10月份通脹率僅3.2%,降溫趨勢明確;此消彼長,受薪一族實質工資不僅回復正增長,且超越疫前水平,失業率雖略為回升,但仍在4%以下,徘徊於半世紀低位。再數下去,在芸芸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疫後復甦猶如鶴立雞群,按照傳統智慧,柴米油鹽乃普羅選民心之所繫,經濟強勁、失業低企疊加通脹受控,連串良好勢頭對總統拜登選情理應大大有利。

可是,證諸英國《金融時報》發表、與美國密歇根大學聯手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情況剛好相反,僅14%受訪者認為,個人財務狀況自拜登上台以來有所改善。相比之下,多達70%形容拜登的政策對經濟有負面影響或毫無影響,當中三分一更直指「拜登經濟學」嚴重損害經濟。

經濟好民望低異象

美國通脹雖從峰值大幅回落,惟82%受訪者聲稱物價急升是生活中最大的壓力來源,多達七成半人相信通脹未來六個月將對經濟構成最大威脅,關注之情遠超就業及股市表現。

顯而易見,十年物價升幅集中在兩三年內「爆發」,民生大受困擾,單是通脹降溫(價格升勢持續放緩),無法令選民感到滿意。工資上咗去跌番落嚟(減薪),打工仔一定同你死過,但從上述民調結果可見,選民希望見到的是物價重回疫前水平,哪怕這無異於期望通縮。由此看來,聯儲局抗通脹即使大功告成,恐怕都救不了拜登。倘若好嘅唔靈醜嘅靈,那位昔日天天拿鮑公當箭靶的狂人重新入主白宮,聯儲局有排煩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