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9日 星期四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高息影響差異大 美按揭業墮冰河

 

https://m.hkej.com/landing/mobarticle2/id/3609083/%E9%AB%98%E6%81%AF%E5%BD%B1%E9%9F%BF%E5%B7%AE%E7%95%B0%E5%A4%A7%20%E7%BE%8E%E6%8C%89%E6%8F%AD%E6%A5%AD%E5%A2%AE%E5%86%B0%E6%B2%B3

 11月8日,周三。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每次議息後會見記者,喝口水清清喉嚨後,例必背頌一段開場白,大意是物價若不盡快回復穩定,所有人都會受害,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和弱勢社群,對持續實現全面就業亦大大不利。

這番話能否為緊縮貨幣政策增添幾分溫情,留待諸君判斷,但決策者看的是中位值(medians)、平均數(averages)、總體(aggregates)等「大數據」,老百姓關心的卻是有冇工開、搵多搵少、柴米油鹽,視線離不開個人和家庭層面,很難想像一般人會理會失業率三個月平均數較過去一年的低位高出多少個百分點,經濟衰退便迫在眉睫;又或勞工市場參與率對整體就業意味着什麼。

各家自掃門前雪

鮑公也許注意到這點,所以才不介意自相矛盾,一方面強調控制薪酬增長對遏抑物價的重要性,卻總不忘加多句工資上升值得慶幸。「大數據」無疑有助掌握經濟趨勢及制訂政策,惟正所謂各家自掃門前雪,普羅大眾只在意自身工作、財務狀況和生活質素,沒興趣深究決策者如何演繹數據。

說到底,宏觀經濟環境變得太快,貨幣政策從十多年來的超寬鬆狀態奔向另一極端,疊加世紀瘟疫擾亂常態,別的不說,美國人三年前置業與今天上車,按揭利率相差豈止一個開,供樓負擔自然天差地遠。

大小企業兩極化

同一道理,大企業趁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大舉發債,成功鎖定超廉宜的長期資金成本;反觀中小企,大都沒有蘋果、微軟、巴郡等巨擘的遠見和能力,再融資需要一旦殺到埋身,隨時面對信貸市場所謂的「到期之牆」(maturity wall)。這道牆高不可攀,捱貴息尚在其次,一個唔覺意周轉不靈,倒閉並非不可想像。

羅素2000小型股指數上周受惠於債息回落勁彈8%,但與兩年前歷史高位相比仍低三成,跑輸標普500指數程度更是科網泡沫以來所未見。美股大盤在高息環境下表現勝過許多淡友預期,惟大小企業日益分化,若問情由,資金成本因素已解釋得七七八八。利率超低時期做了正確決定,形勢劇變後,業主及公司都成了大贏家,雖非直接受惠於緊縮政策,可是較諸無法規避高息衝擊的一群,處境優勝不知多少倍。

美國30年期定息按揭利率近日由8厘水平略為回落,但仍高企7厘以上,樓按相關領域首當其衝,老闆叫苦連天,從業員飯碗不保,名副其實陷入冰河時期。

《華爾街日報》最近發表了一篇文章,老畢看後的印象是,短短兩三年,整個行業從魚翅撈飯般的榮景,墮入恍如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隨着按揭生意一落千丈,大裁員勁減薪不在話下。

《華日》引用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字指出,2021年至今,按揭貸款相關行業的總就業人數,從42萬人縮減至33.7萬人,跌幅兩成,聽起來好像不太驚人,可是超過8萬人因行業不景而失業,絕對不是小數目。


這項統計只覆蓋按揭銀行家、經紀及處理樓按申請人員,並未包括物業代理,若納入計算,丟飯碗者恐怕遠不止此,即使逃得過裁員刀鋒,也避不了收入水瓜打狗。報道提及,貸款經理9月份平均薪金較三年前暴跌逾半,每名經理平均批出3.45宗按揭貸款,較2020年同期的8.15宗銳減57%。

鮑威爾不斷提醒公眾,聯儲局連番加息後,美國勞工市場依然強勁,欲藉文首提及的「開場白」說服公眾,不全力對抗通脹全民皆輸,但對處身按揭領域的打工仔來說,無異於天大諷刺。

按揭行業大起大落,正是利率環境劇變的一面鏡子。緊縮政策一旦落到實處,民眾只會從個人層面評估利害,單睇「大數據」無法看出箇中差異,全民皆輸未必,有些人輸得徹底卻可肯定。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