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周三。執筆一刻,聯儲局尚未公布議息結果,會前決策者屢談債息上揚降低加息迫切性,但美股對官員疑似放鴿唔多受落,連同剛過去的10月,標普500指數已連跌三個月,投資者對龍頭科企估值高昂也不再闊佬懶理,只要業務中個別環節令人失望,又或前景指引不到位,股民掟貨絕不手軟。
由此可見,債市拋風不止,金融條件持續收緊,姑勿論多大程度上能取代聯儲局緊縮銀根,債息上升本身就是懸在美股頭上的一把尖刀。相比大盤,這輪調整更值得關注的是,對經濟和信貸周期敏感的股份明顯跑輸,近期出爐的數據整體上雖反映美國經濟強韌依然,惟股市似已走在前頭,預告麻煩將至。
從這點着眼,華爾街較企業信貸市場「嗅覺」更靈敏。
小陽春得失體會
老畢經常談及反映小型股表現的羅素2000指數,除了融資難、成本高,中小企往往首當其衝,更多還是「私心作祟」,皆因年中時曾以追蹤該指數的ETF(代號IWM)【圖】開了個期權好倉,得失固然難忘,對瞬息萬變的市況也有另一番體會。
分析員常說美股頭重腳輕,三五七隻哥斯拉級別的科技股足以孭起大市,剔除這些巨頭,美股無甚足觀。揀股派當然會大力反駁,但所謂觀點與角度,無謂口同鼻拗。
然而,小型股於春夏之間享受過一次小陽春,老畢抓準時機開倉Long Call,有幸食正這段漲勢,期權一度深入價內賬面大賺,最終衰貪心見財化水,僅能平手離場,算是執身彩了,倘若不認輸死守,羅素2000指數7月底至今瀉足兩成,個Call渣都冇矣。
勝敗乃兵家常事,惟與今天不同,債市榮辱並非當時熱話,老畢亦只關心小型股走勢及相對大型股表現,完全沒在意債息,如今無盤在手,許多東西反而變得清晰。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率5月初至7月底由3.3厘升至3.9厘,不足三個月內上升60個基點,幅度、速度雖不能跟8至10月相提並論,但重點不在這裏,而是透過兩階段債息引發的股市反應,不難看出投資者此刻擔心什麼。
風險胃納看美股
小型股年中大放異彩,時間上剛好與地區銀行危機漸退、聯邦債限鬧劇落幕接得上軌。隨着經濟衰退憂慮紓緩,10年期債息5至7月那60個基點的升幅,單是投資者對經濟前景轉趨樂觀已可解釋八八九九。不僅如此,從債市流出的資金被股市接收,大市受惠之餘,對經濟周期敏感的股份尤其受捧。從當時情況判斷,債息上升反映的是風險胃納高漲。
反觀過去三個月,長債孳息率升勢既急且勁,落後短債距離極速收窄。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標指、納指等大盤基準持續調整,對經濟及信貸周期敏感的板塊表現更差,投資者益發關注企業資產負債表,盡量規避再融資需求迫切的公司,反映風險胃納收縮,市場對經濟前景的預期正在惡化,與春夏股市對債息反應截然相反。
講多錯多有前科
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議息「噤聲期」前的最後一次講話中提到,美國長債孳息率近月升勢凌厲,非由通脹或加息預期升溫帶動,而是期限溢價(term premium)擴大所致。
事實上,愈來愈多人認同這種觀點;問題是,即使知道什麼原因引發期限溢價擴大,長債投資者要求多高的額外補償以抵消風險,從來只是一種估算,與真實定價往往出現很大落差。鮑公那次開腔後,市場索性把其言論理解成聯儲局無意亦無力管控長期利率,當正決策者為債息持續上升開綠燈辦。
鮑威爾講多錯多不乏前科,這次議息後面對有備而來的老記,且看又會否重蹈覆轍。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