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4日 星期一

畢老林: 鱷王貼地講估值 市盈率50倍不嫌貴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2660057/%E9%B1%B7%E7%8E%8B%E8%B2%BC%E5%9C%B0%E8%AC%9B%E4%BC%B0%E5%80%BC+%E5%B8%82%E7%9B%88%E7%8E%8750%E5%80%8D%E4%B8%8D%E5%AB%8C%E8%B2%B4

12月13日,周日。本報「英眼狙擊」欄主黃國英上周五在其大作中言道,如果可以承受短期波動的心理壓力,本質上科網巨頭應比美國國債更安全,可以賭更多有錢人想通,將債券轉股票。

這是一個廣泛而「沉重」的話題,既涉及資產配置,亦關乎美國債務前景,當然還有科網龍頭自身何去何從,論者意見往往天差地遠。不過,有一點老畢可以肯定,那就是愈來愈多投資者摒棄只憑估值、孳息率等單一因素作為投資決定的依歸,更多人着眼世情大變下不同資產類別的相對(relative)吸引力。窮人沒有這方面的「煩惱」,有資格考慮債券轉股票的,自然都是有米之士。

富可敵國的巨企是否較美國國債更安全,見仁見智。然而,觸覺敏銳者不難「嗅」出異象,發現即使平素不以樂觀見稱的股市大行家、大學者,近日皆透過不同形式確認股市現水平仍具投資價值,變相認同股票依然「抵買」。第一位乃號稱「鱷王」的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創辦人達里奧(Ray Dalio),第二個則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席勒(Robert Shiller)。

非一般的啟示

 

獨立地看,兩人言論不見得高明到哪裏,畢竟在零息環境下,誰不千方百計尋覓回報,股市比債券吸引可謂最大路的結論。問題是,股票估值要高到什麼水平才算貴?沿此路進,把達里奧和席勒的見解結合在一起,或可得到非一般的啟示。

 

鱷王的看法很清晰,他近日於社交網站Reddit的Ask Me Anything環節以主角身份跟網友互動,答問間有如下一段話:就像大部分人無法預見債券孳息率降至零(應該補充的是不少發達國家債息已低於零),投資者對眼下股市估值亦很不自在,但考慮到債息目前水平,債券若是股票,市盈率大概已高達75倍。今天資金何等泛濫,所有資產都在互相競爭,綜觀上述,股市P⁄E高見50倍何奇之有(There's no good reason that stocks couldn't trade at 50X earnings.)。

達里奧近年分心鑽研戰爭、帝國興衰、大蕭條以至美式資本主義等「離地」議題,無法專注於投資,橋水戰績今非昔比,許多人認為與此有直接關係。不過,鱷王一旦「貼地」,觀點也可以很實在。姑勿論把債券跟股市市盈率相提並論「靠譜」與否,50倍P⁄E在當前情境下不嫌貴之說,勝在明碼實價毫不含糊。那無異於反問投資者,持有現金必輸無疑,股貴債更貴,左揀右揀,閣下寧可把資金放在哪裏?

達里奧並非否定股市存在泡沫,但與一兩年前相比,鱷王於他的老本行投資,若干地方似乎已想通想透,相信更利於橋水發揮其「全天候策略」。

大家也許會說,老畢何以在文首提及席勒?眾所周知,這位諾獎得主的「絕活」之一是經周期調整市盈率(cyclically-adjusted P⁄E ratio,簡稱CAPE)。以此為準,美股將以史上第二高的估值踏入2021年,僅次於1999年底/2000年初科網泡沫頂峰時的44.2倍【圖】。

股市仍具吸引力

從絕對值看,美股超貴無可置疑,但值得留神的是,這幅剛更新過的CAPE歷史走勢圖,交代的不僅是美股估值,一同出現的還有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席勒近日親口承認,以利率目前的超低水平,股市估值非但可較以往高,甚至理所當然。

席勒向有「泡沫專家」之稱,而CAPE作為估值指標極具江湖地位,這番見解別具意義。大學者不諱言,全球股市相對債券目前普遍極具吸引力,按額外盈利收益率(excess CAPE yield〔ECY〕,計算方法為以企業盈利收益率減去十年期國債實質〔real〕孳息率,數字愈大,股市相對債券愈吸引),美股ECY約為4%,英股接近10%,歐股及日股皆約6%,中國股市估計亦達5%。

老畢與讀者討論這些,不是要「證明」股市高處未算高,而利率會否長期處於近乎零水平,更加無人說得準,所以不應把今天的情況無限延伸。我想各位注意的是,就如任何市值指標,投資者不宜把利率、估值高低視為決定風險胃納的唯一因素,必須因應環境變化調整思維。

勿一本通書讀到老

就地取材,從美股CAPE走勢圖可見,上世紀末標普500指數估值有史以來最瘋狂,惟即使如此,1999年底美國十年期債息仍達6.3厘。換了今天,世上倘能找到既無違約風險,又能提供6厘回報的定息工具,你會冒險買股票嗎?

以今天眼見觀之,全球最安全的債券二十多年前也能帶來「夢寐以求」的收益,惟這阻止得了歷來最巨型的股市泡沫產生/湮滅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這正是投資必須時刻保持開放態度的原因。說到底,古往今來,一本通書從來都不能讀到老!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1 則留言:

IG小子 提到...

很多好股今年平均都打到50-60倍的「合理」PE,其中一個原因我認爲是DCF估值Model的折現率跟隨央行利率下調,而令估值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