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 星期一

美團字節滴滴重啟支付大戰,王興張一鳴不甘心

 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20-12-21/doc-iiznezxs8055790.shtml

https://news.futunn.com/market/142532?src=3 

支付戰爭會重開嗎?

一年多以前,沒人覺得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滲透力太強大,但現在,情況變了。

自今年7月底美團關閉支付寶支付、王興在飯否開懟支付寶手續費高於微信後,支付賽道的表面平靜被打破,關於支付戰爭是否會重開的討論出現在台面之上。

這彷彿一顆石子被投入水中,帶起越來越明顯的波瀾:隨後幾月時間裏,攜程、字節跳動、快手先後拿下支付牌照,拼多多已開放「多多錢包」測試入口,滴滴、美團都已推出月付功能。

大小巨頭佈局支付的消息接踵而來,此外一個更具顛覆力量的新物種「數字貨幣」也初見端倪——支付市場似乎又回到了2014年那個風雨欲來的春節,一場參與玩家更多、範圍更廣的支付戰爭正在醖釀。

時間倒退回六年前,微信發動對支付寶的奇襲,趁春節期間微信上線紅包功能,幾乎用一個禮拜完成了支付寶經營十年的成績。當時,馬雲在大年初四緊急召回了所有正在休假的公司高管,一場曠日持久、投入巨大且影響深遠的支付戰爭就此拉開帷幕。

 

過程中,阿里巴巴一度陷入最危急時刻,股價連續跌破發行價;又通過激進改版,深挖金融服務才穩下基本盤。微信步步緊逼,並通過扶持滴滴、美團等生態夥伴,將支付戰爭滲透進網約車大戰、本地生活大戰,不斷蠶食支付寶的市場份額。

一直到2019年,互聯網最大的兩個巨頭默契地減弱了火力。此時雙方在國內支付市場的份額合計已超過90%,幾乎二分天下,任何一方想再進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騰訊與阿里巴巴兩大巨頭之間的支付戰爭,將幾乎所有消費者、商户、交易型平台席捲其中,經歷了約五年的火拼後終於達成平靜。

但這個平靜在近半年新玩家的密集佈局、支付市場的諸多變量中,似乎已被打破。

TMD排兵佈陣

越來越多的徵兆,預示着支付市場似乎又要變天了。

首先,大小巨頭紛紛將支付牌照收入囊中。

  • 1月,拼多多通過收購付費通,獲得支付牌照;

  • 9月,字節跳動通過手收購合眾支付,獲得支付牌照;

  • 9月,攜程通過上海國企東方匯融,獲得支付牌照;

  • 11月,快手通過收購易聯支付,獲得支付牌照。

今年以來,拼多多、字節跳動、攜程、快手幾家各自領域內的大小巨頭,都通過曲線方式拿下了支付牌照。更早之前,美團、滴滴都已分別拿下支付牌照,起步更早的京東,在2012年就收購網銀在線獲得第一塊支付牌照,今年9月又有消息稱京東擬以16億收購塊錢,再入一張支付牌照——如今,支付牌照已然成為互聯網大小巨頭的標配。

獲得支付牌照後,各家平台都有了繞開支付寶、微信支付搭建自有支付通道的資格。一部分進度更快的玩家已經在為培養用户支付習慣做準備:9月份時,拼多多就已經確定成為2021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伙伴,結合近日「多多錢包」的上線推測,其或許是想要複製2014年微信通過春節紅包奇襲支付寶的路數。

此外,11月字節跳動關聯公司已申請「DOUPAY」商標,抖音上線支付服務的時間或許不會太遠。攜程、快手等已取得支付牌照的企業,加入這場支付戰局或許也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支付牌照只是這張大戰的通行證,支付也只是大戰的一個層面。目前,已經有部分玩家體現出更大野心:在支付的基礎上,進行金融生態佈局。

新入場的玩家中,在金融服務上態度積極的有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它們分別推出了各自版本的「芝麻信用」、「花唄」、「借唄」服務。

如美團,其在今年4月份測試「美團信任分」,試圖建立自己的商業信用體系,緊接着在5月份美團上線「美團月付」功能。近期滴滴也開始試水信用支付,上線了「滴滴月付」功能,並且不設額度限制。

無論是滴滴還是美團,在金融服務上的野心都由來已久,滴滴在2018年時就曾小範圍上線過「滴滴信用付」,美團更是在2015年就提出了要打造千億資產規模金融事業。今年美團、滴滴正式切入信用支付領域,也揭示着它們在金融上的佈局進入到一個更深入的階段。

競爭不設限的字節跳動也表現出了對金融服務的企圖。2018年字節跳動首先在今日頭條上線「放心借」,推出借貸產品。今年11月,又在抖音內推出新產品「放心花」,並與「放心借」聯通,進一步完善金融生態。


除了互聯網大小巨頭紛紛入局外,另一個有可能顛覆現有支付清算系統的變量已經出現:今年10月,在深圳開展的數字貨幣開放性測試裏,央行數字人民幣首次公開露面;12月,繼深圳之後蘇州也開始數字貨幣試點。

可以確定的是,央行數字貨幣正在按部就班地試點與推廣中,它將成為大眾數字支付的一個新選項。

數字貨幣的顛覆性意義在於,其定位於M0(流通中貨幣),相當於一個原生銀行賬户;而第三方支付工具裏的資金本質上是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屬於M2的範疇,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通過清算機構進行清算。這意味着從理論上講,數字貨幣的支付效率更高,且對應更高的賬户價值、功能。

目前,數字貨幣除了在特定區域的線下場景中進行試點外,還已經與許多互聯網企業達成合作。其中,與數字貨幣合作最緊密的一方是京東,9月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京東數科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十二期間,京東已經開始向用户提供數字人民幣服務,涉及數字人民幣的支付訂單達到2萬筆。

此外,今年以來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還先後與滴滴、B站、美團等平台合作測試數字貨幣。在央行主導、各家企業的共同配合下,雖然數字貨幣的後續推廣情況還有待觀察,但從能力上來講,其具有撬動支付市場現有格局的可能性。

多方合力下,曾經被騰訊、阿里巴巴把持,看似相對穩定的支付市場,已被撕開一條裂縫。

支付有什麼魅力?

自數字支付誕生開始,但凡是有能力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試圖入局,即使是面對阿里巴巴、騰訊兩大巨頭各佔山頭,新玩家們也依舊試圖發起挑戰——「支付」究竟為何有如此大的魔力?

從戰略意圖上來講,互聯網企業做支付可分為「攻」和「守」兩個目的。

首先,京東、美團、滴滴、攜程,以及正在向電商發力的快手、字節跳動,都屬於或者部分屬於交易型平台。對交易型平台來講,通過建設支付通道降低合規風險與交易成本、打造交易閉環,是「守江山」的重要舉措。

在合規性上,電商平台存在着「二清」隱患,即沒有支付牌照的電商平台,在歸集用户資金、結算給下游商户中扮演了資金清算的角色。以拼多多為例,其在2018年、2019年幾次被舉報涉嫌「二清」,因此,取得支付牌照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幫助拼多多等類似的電商平台規避合規風險。

取得支付牌照之後,推出支付服務是順理成章的舉措,這能幫助交易型平台在加強合規性的同時,降低支付成本。

目前,用户在線上交易場景中,普遍會選擇通過支付寶、微信來進行支付,在此過程中,平台方需要向微信、支付寶支付一筆「通道費」。通道費並不便宜,甚至讓王興對此怨聲載道。在美團取消支付寶選項後,王興在飯否直言「(微信支付)手續費比支付寶低」,2017年接受《財經》專訪時,他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支付寶的費率高得不合理」。

 

此外,在交易、支付的自有閉環建立完成後,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能自主把握大量的交易數據,這些交易數據將成為它們擴展金融服務的基礎。

基於此,美團、滴滴、字節跳動等企業在借貸、信用支付上做了不少佈局,隱藏着向金融服務「進攻」的意圖。

幾乎所有公司最後都會變成金融公司的現象,與互聯網企業流量變現的模式有關。

在有了流量之後,如何基於流量賺更多的錢是所有平台都在苦苦思考的命題。探索至今,賺錢無非通過這四種模式:廣告、遊戲、電商、金融。其中,金融作為利潤空間比較大的業務,幾乎沒有人能夠捨得放棄。

螞蟻招股書披露,其今年上半年毛利率高達58.6%,可供對比的是如業務線上化率極高的騰訊,毛利率也只有50%左右,而美團的毛利率只有30%左右。數據面前,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團等企業會對支付、金融業務如此「眼紅」。

螞蟻各業務分部中,推動螞蟻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是微貸科技,如今佔總營收比例已接近40%。這塊業務包括了面向個人的花唄、借唄以及面向小微企業的網商貸——這也正是美團、滴滴、字節跳動、拼多多發力的重點。

從能力維度上來講,交易型互聯網平台有着推動金融服務業務的基礎條件。一方面,平台上產生的大量交易數據為其建立用户信用體系、完善金融服務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供應側的商家又存在着對資金的需求,這位小微企業貸款類產品提供了場景。

當下或許正是一個入局的好時機。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互聯網金融受到的監管趨嚴,反壟斷的措施愈發嚴厲。在這一背景下,數字貨幣的出現再次增加了支付市場的更多可能性,不確定性增大的同時,意味着新玩家的機會也越多。


在大小巨頭磨刀霍霍向支付時,如今統治支付市場的支付寶、微信支付已隱隱感受到威脅。

對於騰訊、阿里巴巴兩家頭部公司而言,一個難以忽視的現實是,許多交易實際上並不發生在自身體系內,其支付業務更多是一個工具與通道——在線上,外賣、打車都是高頻交易場景,電商領域拼多多、快手、抖音的存在感也越來越強,這些企業如果採取強硬措施,將會分流走一部分線上支付量。

例如,滴滴與美團通過近半年的紅包優惠等引流措施,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根據界面報道,自今年下半年來,滴滴支付業務數據上升,日訂單已達百萬級,滴滴支付用户近3000萬。

此外,在供應側,尤其對餐飲商家、滴滴車主、抖音快手直播商家,基於與平台的合作關係,在尋求貸款服務時會有選擇各自平台產品的傾向。

同時,數字貨幣的推廣是主要基於線下場景,如商場超市、生活服務、日用零售、餐飲消費等四大類型。由於數字貨幣具有兩個優勢,一是對商家來説不需要手續費,二是原則上不允許拒收,因此數字貨幣的線下推廣,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線上支付產品而言是一個利空。

當然,支付寶與微信經過多年鏖戰才打下山頭,都有着各自難以撼動的壁壘。如微信作為國民APP,其超高的打開頻次、社交屬性,使用户對掃碼支付、紅包等功能的依賴較深。支付寶有淘系平台作為依仗,保證了萬億級別的支付規模,此外其多年以來在金融服務領域深耕,成熟的產品、完善的佈局構築的壁壘不是短期內能被輕易追趕的。

但是,支付市場的再次波瀾,大小玩家對金融業務的虎視眈眈,都值得引起更多的注意與警惕。更重要的是,隨着新一代大小巨頭佈局支付,互聯網頭部玩家間複雜而微妙的平衡或將迎來破裂時刻。

一場風雨,正在醖釀。

編輯/isaac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