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3日 星期日

譚新強:中美貿談 或成港局勢催化劑

https://www.facebook.com/eddietamcai/

譚新強:中美貿談 或成港局勢催化劑


期待已久的第13輪中美貿易談判,今天將在華盛頓正式開始。會談前極多噪音,有些是明顯有計劃的,亦有一些可說是意外的。大部分噪音為負面,但竟亦有少數是正面的,令到美國市場轉趨波動,中國反而相對平穩。情况有點像一場拳賽前,兩個拳手經常會trash talk,故意侮辱對方,其實未必出於真正仇恨,更可能只是心理戰,企圖打亂對方陣腳。

近日來自美方的負面新聞眾多,最主要的包括把28家中國有關監控和AI的高科技公司,如海康、大華、曠視、科大訊飛和商湯等,放到「黑名單」上,後來更宣布將禁止某些美國認為跟新彊有關的中國官員入境(只有宣傳作用,毫無實際效果)。

如認真落實執行黑名單,禁止任何美國公司跟它們來往,對中國AI發展確有重大影響。首當其衝的是曠視,正計劃今年內上市,保薦券商為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現在能否繼續都成疑。

我亦早已解釋過,即使中國在5G和AI應用層面,包括臉孔和更先進的gait recognition(步姿辨認)上取得領先,但Achilles heel(最弱點)仍是晶片技術,仍主要倚賴Nvidia的GPU,和其他晶片供應商如AMD、Intel和Xilinx等。

據聞中國公司如YMTC(長江存儲)的NAND製造技術追得頗快,只落後韓美一至兩年,明年將可量產64層產品。

CXMT(合肥長鑫)主攻DRAM,技術落後較多,超過三年以上,暫仍只能生產一些低端產品。聽起來前景不錯,但要小心的是所有生產設備仍主要來自美國的Applied Materials和KLA Tencor,加日本的Tokyo Electron和荷蘭的ASML等,有愈來愈大的被禁運風險(歐、日或好一點,但仍肯定倚賴美國技術)。

除此亦有美國正考慮展開我早提醒過的金融戰,包括禁止中概股到美國上市,或甚至迫已上市的退市,以及限制美國政府相關的退休基金投資到中國。暫時我不太擔心這方面發展。我認為保留阿里、拼多多、百度等公司在美國上市,對美國有利,除藉此賺錢,更猶如挾持人質,是隨時可利用的棋子。正因如此,阿里才會考慮來港上市,但最近可能因香港情况轉壞而稍有延遲。

減對華貿易逆差 淨流入美國資金也減

企圖阻礙美資流入中國的效用也不可能太大,因為這跟減少對華貿易逆差是有矛盾的。在經濟學上,經常帳和資本帳是必須平衡的(特朗普當然不懂也不管),所以如中國貿易順差減少(仍未有迹象),淨流入美國的資金也必定減少。這情况可來自中國減少購買美國國債、股票和直接投資(已在發生),但同時美資亦極可能逐漸增加在中國股、債市場的投資,尤其如直接投資也在減少。加上中國在MSCI全球指數的佔比只有4%不到(A+H+中概),已遠比中國兌全球GDP的15%佔比低,要再減絕不容易。

應非人為的意外事件當然是NBA火箭隊總經理Daryl Morey發出類似支持香港示威者的tweet,引起軒然大波。雖他很快就撤回,並解釋之前並不充分了解情况,後來跟多人討論後,明白事情複雜,所以把tweet撤回。NBA既要表態支持言論自由,但又企圖跟Morey劃清界線,結果兩邊不討好。NBA深入美、中兩國人心,所以兩國政府都感受到政治壓力,而必須表態和採取某些行動。中國CCTV巳決定停播NBA在華的數場季前表演賽,很多公司如騰訊(0700)、李寧(2331)和安踏(2020)等,亦自發取消跟NBA的各方面合作。美國的一些政客亦當然趁機抽水,特朗普也被迫發言,但明顯有保留,似乎顧慮到對貿易談判的影響。
NBA風波迫使兩國政府必須表態

除壞消息外,其實近日雙方也有釋出一點善意。中國似乎答應增購了一點大豆和豬肉,而美國方面也有傳聞將稍為放寬對華為手機,非敏感技術的零件供應(機站仍嚴控)。

噪音那麼多,我們怎判斷對這輪談判的影響呢?我認為應採用Peter Navarro發明的兩條規例:

(1)萊特希澤(Lighthizer)規例: 所有談判必須在閉門情况下進行,更必須保密,不可漏風給傳媒。

(2) 納瓦羅(Navarro)規例: 除了直接來自萊特希澤口中的消息,其他的全屬fake news,如投資者誤信,必輸錢。

我有幸在華盛頓見過萊特希澤,曾親耳聽過他對中美談判的一些觀點,在3周前文章中已討論過,但值得重提一次。他不停重複說在談判中,他將盡量"stay in the lane, stay out of the news",意思是他不想被貿易以外的問題影響談判,包括國防、意識形態或香港等等。當時NBA風波仍未發生,但我相信仍不想被這件事影響談判。

另一重點就是保持低調,不向傳媒散播謠言。所以雖然有傳聞副部級談判沒什進展,尤其在知識產權和強迫性技術轉移上,更曾傳出劉鶴帶領的代表團將提前離去,但據說後來又澄清並無此事。對我來說,按照萊特希澤規例,這些全屬謠言,並不可信。

在峰會上萊特希澤解釋5月談判曾接近成功,但因為中方改革派未能成功說服鷹派,而最後導致談判失敗。他更斷言美國只可跟改革派談判,因為只有他們才明白協議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

其實在數月之前已從陸克文(Kevin Rudd)口中聽過同樣說法,但按照納瓦羅規例,只可相信萊特希澤自己講的說話。數日前,黑石老闆Steve Schwarzman,他雖非萊特希澤,但絕對是一位超重量級人物,在CNBC訪問中,竟說這是一次三方會談: 美方、中方改革派和中方鷹派!不知道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我充心希望在大敵當前的此刻,無論在中美貿易,或香港問題上,中國人能夠表現團結,合力克服困難。

料必要時購波音客機收窄貿易順差

明顯今次中方是充滿誠意的。其實副部級的先頭部隊早在上月中已抵達華盛頓進行技術談判(連累我當時訂酒店都有困難)。今次部長級談判團更包括了副總理劉鶴,商務部長鐘山,人行行長易綱,和其他多位重要官員。我認為中方固然將悍衛之前訂下三條底線,但極願意以大量增購農作物作為達成一個所謂skinny deal(狹窄協議)。我估計如有必要,中方甚至可能答應重新訂購波音客機,以此收窄貿易順差。以前我已解釋過,過去一年,因為737 Max的安全問題,中方不能再訂購飛機,所以更難縮小順差,試問多少噸大豆才能抵消一架飛機?
特朗普本來表示極不願接受一個skinny deal,一直在追求一個所謂comprehensive deal(全面協議)。但近日口風已有所動搖,表示有可能接受一個partial deal(部分協議)。為何有此改變?原因當然是政治。他的政治麻煩日益嚴重,除通烏門外,他亦被國會調查稅務問題,但白宮已表示對彈劾調查將不會合作,甚至漠視subpoenas(傳票)。此舉可被控藐視國會,可以把美國陷入憲法危機!除此他更故意挑戰法律,竟然呼籲中國也幫助調查競選對手拜登!鷸蚌相爭,漁人得利,最受惠的當然是人氣急升的沃倫(Elizabeth Warren)。

有人形容如特朗普想成功連任,必須成功做成一宗大刁。無奈近日朝鮮談判再度觸礁,伊朗問題日益緊張,連USMCA都尚未能通過。相反美軍撤離敘利亞北部,拱手相讓給土耳其,亦即出賣庫爾德部落盟友(香港示威者應以此為誡),但同時又企圖恐嚇將摧毀土耳其經濟。連跟歐盟都真的打起貿易戰,到處樹敵,真的無比愚蠢!所以剩下來,跟中國談攏一個部分協議,可能已是他的最好選擇。

大部分人對談判仍然悲觀,因為已出現過太多次狼來了。我不知道結果,也不預期這一輪談判就能達成協議,但又一次暫時停火協議的可能性絕不是零。如能將本月15日美國把2500億美元中國貨品關稅從25%提升至30%推遲,已算談判有點成效。當然最後可能需要等到11月兩個元首在智利APEC峰會再見面時,協議才可拍板。

中美協議無望 港府毋須顧忌國際輿論

如今輪談判有進展,除大大利好投資巿場外,連對美國的香港人權法案推進速度,都必有一定影響。良好結果將有利於給予香港政府較大空間處理動亂。

相反即使談判再次決裂,也可能仍對香港有重要影響。政府將可能覺得香港經歷了超過4個月的嚴重動亂,已到民不聊生地步,從法治以至尤其人道立場,不可能再只因擔心國際輿論和中美貿易談判而坐視不理。既然已無望能達成協議,就更不必再顧慮太多。

所以這幾天的談判極為關鍵,無論成與敗,都或許成為香港局勢下一步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中環資產持有阿里、拼多多、騰訊、李寧、安踏、Nvidia、AMD、Applied Materials、KLA Tencor、Tokyo Electron和ASML 財務權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