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慢性足踝失穩




慢性足踝失穩

「拗柴」後最怕的後遺症莫過於容易再扭傷,傷患久不久又發生,不能不放棄原有的運動項目。

其實,要足踝要完全康復,是不能只着眼於筋骨損傷的消炎消腫,而忽略功能鍛練,否則會引致慢性足踝失穩,腳眼會反覆容易再「拗柴」。根據一份物理治療統計報告,在足踝扭傷後,有70%患者受到足踝失穩問題困擾,更甚者,當中85%會因此繼發另一側足踝問題,引起症狀。

「拗柴」其實可分為向內或向外兩種,但由於足踝關節韌帶內側較外側厚,關節會傾向拗向較薄及鬆弛一側,所以絕大部分拗柴個案都是向內拗傷,損傷外側韌帶。

若韌帶損傷屬輕度撕裂,處理可以按R.I.C.E.原則,予以冷敷、包紥、抬高傷肢及要患處休息,暫停運動,韌帶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復能力。若斷裂程度高於韌帶直徑一半或以上,傷患程度較重,患者可能須考慮西醫手術修補處理。

扭傷的復元不應只治療局部撕裂的韌帶,或骨關節損傷的消炎修復。要減低日後反覆扭傷的機會,則必須小心處理足踝關節失穩的問題。

其實,足踝失穩概念並不複雜,其主要成因是由於韌帶受傷後出現鬆弛,或傷患後足踝關節神經肌肉協調能力減弱。前者足踝韌帶鬆弛,症狀包括足踝在運動時出現聲響,患者自覺關節不穩脫臼,若醫療人員檢查時,會發現足踝關節會較鬆,活動幅度較正常大。後者神經肌肉協調能力減弱,影響足踝的靜態及動態平衡能力,及反應速度變慢。此前後者問題可單獨出現,或同時出現。

要改善關節鬆弛問題,可透過足踝阻力訓練,改善足部肌力及肌張力,以協助減低足踝失穩情況。要改善神經肌肉協調能力,可以開眼及閉眼情況下,練習單腳平衡,及進階的腳尖腳踭交替站立。

足踝扭傷後的康復不能只着眼韌帶的消腫止痛,理應小心處理韌帶鬆弛,或足踝協調能力減弱的問題,才能有效減低慢性足踝失穩情況,達到真正的康復,安全地回復傷患前的運動。


撰文 : 盧文健 物理治療師、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理療感悟


貓奴筆記:

 貓奴最近發現足踝在運動時出現聲響, 以為是退化。 看上文經濟日報, 才發現是
 「拗柴」後最怕的後遺症。 從UTUBE找到以下VIDEO, 貓奴要勤做復健運動。



  足踝扭傷 運動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