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0日 星期五

“元宇宙”能否拯救Facebook(FB.US)?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540810.html

為了宣傳元宇宙,英偉達CEO黃仁勳在自己的祖傳廚房,通過直播的形式發布了Grace服務器。

但在SIGGRAPH 2021大會上,英偉達“自己打了自己的假”,上述發布會中的部分黃仁勳以及背景都是“假的”。

這樣一場精心策劃的事件,顯然是為了英偉達發布的新產品。而這與Facebook(FB.US)近日在元宇宙上的開弓不謀而合,作為“元宇宙”的先行者,Facebook也難以按捺住對“未來”的熱情。

不久前,Facebook發布財報,當季營收同比增速創2016年以來最快同比增速,其營收和每股收益均超出華爾街預期,營收比分析師預期高出12.2億美元。而Facebook的淨利潤達到103.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淨利潤增長一倍有餘。

但在財報發布後,Facebook盤後卻跌逾3%,成為了唯一一家發布亮眼財報後,股價表現不佳的社交公司。實際上,在二季度財務數據發布後,Facebook的管理層就在電話會議上發出預警,稱其廣告收入將因蘋果iOS隱私調整而遭遇更多阻力,三季度所受影響將比二季度更大。

或也因此,扎克伯格在廣告會議中重申“元宇宙”來刺激資本神經,據他所言“Facebook將在五年後轉型成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那麼在重壓之下,社交巨頭的廣告收入是否還有增量空間?新故事元宇宙、又能否成為其苦苦追尋的第二增長曲線?

36氪根據Facebook財報數據製表

Tik Tok們的時代?

與更多國際主流的社交平台一樣,Facebook的主要變現方式是挖掘流量價值、廣告變現。

從營收結構上來看,Facebook的廣告營收占到總營收的98%。

從這樣的數據來看,Facebook更像是一家“廣告”公司。且其與Google在數字廣告市場上的主導地位始終難以撼動。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數字廣告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美元,這其中,谷歌的全球市場佔比高達31.1%,另一邊的Facebook則吃下了20.22%的份額位居第二。

圖表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但就在Facebook發布第二季財報不久,日本經濟新聞公佈了近日調查的2020年全球下載量,來自中國的短視頻APP Tik Tok(抖音國際版),自2018年開始調查以來,首次成為全球下載量最多的App,反超Facebook。

在短視頻暢行的時代,Facebook月活用戶數增長出現乏力。

在大本營北美地區,Facebook就早就陷入了用戶“0增長”的狀態。本季度報告也顯示,Facebook 8.9%的用戶來自美國和加拿大,“但這一地區用戶數量的保持穩定”。而在沒有其他重大偶發性因素的情況下,Facebook在亞太及其他地區也不會呈現爆發式的用戶增長。

再從月活用戶的數量看,截至6月30日,Facebook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為28.95億人,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7.4%,但較上年同期12%的增速,下降了4.6%。

Facebook全球日活用戶數量變化,圖表來源:Facebook財報

同時,Facebook正逐漸被更多的年輕群體所拋棄,儘管全球20%的人都在用這款軟件。

2019年,Edison Research的調查數據也顯示,自2017年以來,Facebook已經失去了1500萬的用戶,其中12歲到34歲的用戶流失最多。Facebook也開始意識到,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年輕人的目光“駐足停留”。

2020年9月,Facebook就正式上線面對在校大學生的新版塊“Facebook Campus”,幾乎同時,Facebook也加大了對Instagram的投入,並在Instagram推出了有短視頻功能的Reels。這更多被業界解讀為,是在與Tik Tok競爭。

但在更多人看來,Facebook的這一“反擊”明顯慢了半拍。

伴隨時間的碎片化,年輕人的“注意力”早已被新型社交軟件所取代,在Facebook的用戶量“見頂”的同時,Snapchat、Tik Tok、Ins都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這些軟件對於上了年紀的人來說或許不夠正式,但卻正中年輕人下懷。

監管的反向力

這也意味著,Facebook的用戶增長時代已經過去,想要繼續增加營收,要么通過旗下的新產品進行廣告變現,要么就是引入新的廣告主或者廣告形式,吃掉別人的市場份額。

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全球電商企業加速發展,Facebook也抓住了這一機遇,加大了對中小商戶的廣告投放激勵,並在同年增加了內置電商模塊Shops和Messenger點擊廣告。

在二季度業績電話會中,扎克伯格提到,當下每月有20億用戶觀看了視頻廣告。預計未來無論是廣告覆蓋的用戶範圍還是單用戶觀看廣告量,都會快速增加。且根據UnivDatos此前的預測,未來5年數字廣告的市場規模都將以7.7%的年復合增速增長,2026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6260億元。

但從外部環境來看,Facebook面臨的問題似乎在加重。

監管的腳步從未走遠。8月6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消費者保護局代理局長薩姆·萊文炮轟了Facebook關於禁用一群紐約大學研究者個人賬號的決定。而這一決定針對的還是廣告。

廣告風險遠未解除,更為關鍵的政策還在後面,蘋果IOS的隱私新政可能會對Facebook造成持續影響。

在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對iOS系統進行了隱私修改,要求每款App在追踪用戶前需得到許可。這在價值1000億美元的移動廣告市場內部引發了擔憂,因為用戶更多會選擇“不被追踪”,這將加大定位廣告的推廣阻力。

在老虎證券吳昱愷看來,蘋果的隱私新政未必會給Facebook帶來影響,因為難以定量。“蘋果iOS新政是對所有應用統一執行,除非是廣告方式發生變化,不然很難說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前華爾街分析師、同伴客數據聯合創始人馬志博也認為,蘋果公司的這一行為無疑削弱了Facebook廣告投放的精準性,直接打擊了華爾街投資者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

“在越來越大的數據監管壓力下,作為硬件製造商的蘋果公司顯然不能站在歷史對立面上,但這無疑犧牲了Facebook等iOS軟件的商業利益。”馬志博告訴36氪,Facebook等企業在這一具體事件上的應對方式,一方面是通過改進算法、降低對被屏蔽信息的依賴;另一方面就是“模糊”廣告投放效果的反饋信息,並沒有太多選擇餘地,短期帶來的廣告投放意願下降也是必然。

但馬志博也強調,這種影響不是致命性的,很可能伴隨蘋果用戶選擇的變化發生改變,另一方面,其在算法層面的應對措施對市場的正面影響也會慢慢釋放。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Facebook的股價下跌,是市場情緒短期內的正常反應。”馬志博認為,市場對Facebook的最大擔憂,依然在於其在歐美的增長陷入瓶頸,負面輿情尚未消散。

元宇宙是“扯淡”?

或也因此,Facebook一直在尋找自己的第二增長曲線。

元宇宙的主流定義則是“網絡化的虛擬現實”,通過AR和VR技術,用戶可以創建真正的“平行宇宙”。在扎克伯格眼中,“元宇宙”是互聯網的下一步進化,元宇宙的核心動力,則是通過VR技術帶來的體驗與改變。

有趣的是,想要在接下來5年變成元宇宙公司的Facebook,其剛成立不久的“元宇宙”部門仍是在VR業務之下。儘管扎克伯格屢屢強調,“元宇宙不僅僅只是VR,也包括PC、移動設備和遊戲主機。”但從組織構架來看,Facebook的“元宇宙”,也只是VR業務的嶄新包裝。

當然,扎克伯格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他想通過VR技術打開“元宇宙”的關口,而持有這一觀點的也絕非只有Facebook,蘋果、微軟、亞馬遜、英偉達等巨頭都在投身VR技術,且相比Facebook,蘋果、英偉達的硬件技術似乎更強。

不過業內也有另一些玩家,認為打開這扇“虛擬世界”大門的是“遊戲”。這其中包括騰訊、字節跳動等國內巨頭。

據介紹,有“元宇宙第一股”之稱的美股遊戲上市公司Roblox,就有騰訊投資的身影。2021年4月,字節跳動也斥資近1億元投資了被戲稱為“中國版Roblox”的手機遊戲研發商代碼乾坤。而這些無疑是對“元宇宙”的極大利好。

赤子城科技總裁李平也告訴36氪,“年輕用戶對沉浸式體驗的需求已經顯現。”

目前扎克伯格聚焦元宇宙主要是為了Facebook未來十年的發展, 但也正如他所言,元宇宙絕對不會出自哪一家巨頭之手。與互聯網一樣,元宇宙不是一家的生意,整合行業的能量來自於每個用戶,而不是公司。況且每一個剛催生的行業都有泡沫破滅的可能。

據VRPinea數據統計,僅6月份一個月,關於VR、AR、AI領域的投資併購事件就有27筆,經緯中國、高榕資本、真格基金等一線基金均已入局。

36氪根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製表

在部分人士的觀點中,5G通訊的普及、硬件技術的迭代、國內外巨頭的“追捧”,都是資本扎堆進入元宇宙的關鍵原因。

興業證券海外TMT行業首席分析師洪嘉駿也認為,在信息技術還沒有出現革命性發展的“後手機時代”,元宇宙是目前看到的最有潛力、最有想像力的場景。但他也補充道,元宇宙的發展依然處於早期階段。

當然,有VR賽道“珠玉”在前,更多人對於元宇宙並不樂觀、甚至嗤之以鼻。在投中網的報導中,VR產業在2015年-2016年就已經歷了一波熱潮。彼時,相關企業的數量翻了8倍,但絕大多數的企業都在A輪後轉型或者死掉。

不過馬志博也強調,一個行業的慘烈也不代表方向性的錯誤,“儘管VR、AR賽道陷入窪地,但我們應該更多記住的是Oculus的發展,並不是所有人都會迷失,總有人會滿載而歸。”

再反觀“元宇宙”,至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國內大部分冠以“元宇宙”的企業,現階段根本不具備技術能力。以社交軟件Soul為例,Soul還未具備海量用戶與強大的變現能力,也沒有在硬件技術上做相應嘗試,用戶體驗與活躍度也與“元宇宙”所需要的“沉浸度”相差甚遠。

未來,VR技術、元宇宙一定會成為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這仍然需要時間來打磨。

本文選編自“36Kr”;作者:謝芸子,智通財經編輯:楊万林。

智通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