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流興講「共同富裕」和「三次分配」,就連太平洋彼岸的加拿大政府最近也提出向大企業額外加稅3%,又要求它們參與「加拿大復甦紅利」(Canada Recovery Dividend)計劃,在未來4年為經濟及社會復甦作出更大貢獻,並可能借此落實徇眾要求的全民鐵飯碗創舉。這反映各地政府日益關注貧富差距擴大,計劃藉「創新」手法「督富濟貧」,避免局面惡化至無可挽回,殃及社會安定。
話說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早前宣布提早於9月20日舉行大選,上星期便開出競選「期票」,承諾若能重新當選,將會出招改革財富分配結構,包括向最大型金融機構的10億元(加幣.下同)以上利潤加徵3%稅率。換句話說,加拿大金融機構10億元以上利潤的利得稅稅率將由15%提升到18%,預料每年可為當地政府帶來約25億元額外稅收。
杜魯多解釋,加拿大的保險公司、銀行等金融企業不但未受新冠疫情重創,反而受惠於央行放水及政府救市措施,賺得盤滿缽滿,理應額外繳稅。他預料,當局針對最富1%企業加稅不會拖累經濟增長,而且更能透過改善財富分配,壯大中產階層群體,為經濟可持續增長注入動力。
督富濟貧 全民鐵飯碗
加稅屬「二次分配」手段,杜魯多同時指出,將要求當地最大型及最賺錢的公司參與「加拿大復甦紅利計劃」,於往後4年為經濟及社會復甦作出更多貢獻。儘管他未詳細解釋該計劃怎麼運作,但據估計可能涉及徵稅以外措施,例如好像中國政府近來力推「三次分配」,鼓勵騰訊(00700)、拼多多等巨企撥出數以百億元人民幣利潤,投入於扶貧、醫療、教育、環保、文化等社會公益事業。
另一邊廂,杜魯多所屬的執政自由黨於今年4月召開國家政策大會(Liberal National Convention),以491票贊成、85票反對的壓倒優勢通過議案,要求聯邦政府正式實施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政策。
所謂UBI即是「全民派錢」,但有別於香港政府去年疫情期間向市民一次過派發一萬港元,加拿大自由黨提倡的UBI採取「個個月派錢」形式,向所有國民每個月發放2000元(約1.2萬港元)現金支票,所以亦可視作「全民鐵飯碗」。
UBI概念近年在歐美發達國家興起,好似美國華裔政客楊安澤(Andrew Yang)去年參選總統,支持率一度排名第三(僅次於拜登和特朗普),他當時正是主打UBI政綱。
疫下派錢 UBI具雛形
這種政策概念建基於科技愈趨進步,很多職位都正在或瀕臨被AI、自動化、機械人、無人駕駛等技術取代,同時科技業存在winners take all趨勢,由「一次分配」造成的貧富差距只會不斷惡化。因此,UBI倡議者認為應向科技巨企等少數「贏家」加稅,然後向全民每月派發基本收入,維持社會持續發展,避免撕裂得無可挽回。
然而,儘管UBI屬近年最「潮」政治話題之一,但這將大幅改寫人類社會的「工作換取生存收入」模式(例如可能「養懶人」),兼且涉及巨額財政負擔,故至今未有一個政府正式落實UBI創舉。不過自疫情爆發後,美國、加拿大及歐洲不少國家均向國民發放為期6個月至18個月的紓困現金支票(加拿大的每月紓困金額正是2000元),其實已具備UBI雛形。
根據加拿大自由黨黨章,由國家政策大會大比數通過的UBI議案已寫入該黨政綱,杜魯多身為執政總理,有責任推動實施。雖說杜魯多本人一向對UBI有所保留,他亦大有空間拖延落實該項政綱,惟經過疫情期間「派錢實驗」後,UBI已然成為加拿大朝野共識,再加上選舉壓力(自由黨最新支持率僅34.2%,未足以籌組多數黨政府),按當地政界估計,杜魯多有機會在9月20日大選之前,正式「徇眾要求」承諾力推UBI,作為爭勝最大籌碼,而這不免牽涉向富人及大企業進一步「籌旗」。
講到底,貧富差距擴大屬全球趨勢,單靠「一次分配」及傳統「二次分配」手段已難制止惡化,遑論加以改善。因此,各國政府陸續嘗試「創新」舉措,意圖挽救危局。中國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文秀上周強調,推動「共同富裕」不等於「殺富濟貧」;然而,世界各地執政者「督富濟貧」,向富人及大企業加稅並鼓勵他們多回饋社會(三次分配),相信在所難免。不知道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將於10月宣讀的「開創式」《施政報告》,會否在「共同富裕」方面有所着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